香港與新加坡這對競爭對手在近年的各項國際比併中,香港幾乎屢戰屢敗,世界經濟論壇日前公布本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又輸一陣,排名足足落後對手五位,欠缺創新能力是香港落敗主因。「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市民對香港競爭力前景悲觀,認為難逃進一步邊緣化的宿命。
市民的擔心顯然不是杞人憂天。表面上,香港競爭力全球排名第七,仍居前列,甚至比上一年排名上升兩位,但不可不知,香港競爭力未有大幅倒退,主要是得益於基礎建設及金融市場發展繼續在全球獨佔鰲頭,這兩項都是港英政府留下的資產。香港就像是二世祖,祖業再豐厚,總有坐食山空的一日。正如上述民調顯示,四成五受訪市民直指香港靠食老本,不進則退;兩成六指香港前景不妙,難維持競爭力;兩成一擔心香港多方面的競爭力被削弱。
除了基建及金融差強人意,香港在其他方面都落後於新加坡。如新加坡的醫療及教育系統在全球排名第二,香港只排第三十一及二十二位;香港最落後的是創新競爭力,全球排二十三位,相對新加坡名列前茅堪稱望塵莫及。創新能力是核心競爭力,決定一個經濟體能否可持續發展,香港欠缺創新,未來前景如何已不言而喻。這就難怪,三成六受訪市民批評港府對科技產業不重視,缺乏培養人才;三成三指沒有新興產業填補,香港會被邊緣化;還有兩成八認同創新能力不濟,無法增強競爭力。事實上,歷屆港府口頭上重視發展創新科技,董建華成立創新科技委員會,曾蔭權搞了所謂六大產業,其中之一是創意產業,煞有介事,可惜都是光說不做,畫餅充飢。新政府上台後,揚言拓寬產業基礎,但因新班子拉雜成軍,問題百出,救火還來不及,哪有時間及精力處理長遠發展問題呢?
香港人一向以靈活善變、適應能力強著稱,過去港產電影曾享譽東南亞,被譽為「東方荷里活」,現在卻已淪為集體回憶。香港喪失創新能力,教育失敗是主要原因。四成一受訪者批評教育政策混亂,影響教育質素;三成三不滿香港教育與世界發展大形勢脫節;兩成三認為教育資源投放不足。本地學者則批評,現時教育政策難以培養創意人才,包括大學生仍然偏重商科、法律、專業工程等傳統科目,港府投放新興科目的資源少,亦令年輕人卻步。當局口口聲聲扶助創意產業,最終事與願違,變成了扼殺創意產業。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池塘清如明鏡,是因為有源頭活水,而一個經濟體要擁有競爭力,同樣要有源頭活水。沒有創新力,就沒有競爭力,如果港府繼續無所作為,如果產業多元化仍然是空喊口號,香港不僅會被新加坡拋離,遲早還會被上海等城市趕上超過,淪為內地一個二、三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