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美國年輕經濟學家容格發表了一篇題為《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的學術論文,比較香港與新加坡的發展模式。日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發表了最新施政藍圖,恍如是新《雙城記》的房屋篇,把兩地居民的住屋遠景對照得就似天堂與地獄。
捧着這本新《雙城記》,第一個讀得手心冒汗的讀者可能就是梁振英政府。房屋是梁班子重頭項目,搞了一年仍是束手無策,填海造地阻力重重,「見縫插針」處處碰壁,新界東北發展計劃陷入泥淖,「適度有為」變了難有作為。相比之下,新加坡政府的房策真正做到「穩中求變」,星人住屋條件本已領先港人,還再跨前一大步,騰出大片土地建屋,擔保月入1,000坡元(約6,088港元)家庭買得起兩房式組屋、月入4,000坡元(約2.4萬港元)家庭能負擔四房式組屋。「居者有其屋」在香港只是一個公營房屋計劃名稱,在星洲則是一個指日可待的房策目標,港府能不受壓?能不汗顏?
日前,本港社會對壓抑樓市辣招還在爭論不休,現在毋須高官放話,新加坡政府房策宏圖出台後,便知要梁振英政府「減辣」更不可能了。問題是,只是煞住樓價升勢,沒法增加房屋供應,有甚麼用?就算沒有《雙城記》的比照,港府房策的困境一樣表露無遺,梁班子視解決市民住屋問題為民望救生圈,最後可能只是鏡花水月,一場空而已。
新《雙城記》對當今香港具有深刻現實意義,除了凸顯港府房策的窘態,也映襯出港人的迷失。在區內競爭格局中,新加坡與香港素來是瑜亮之爭,近年新加坡不斷發展騰升,香港卻在政治爭拗中沉淪,而且愈演愈烈,愈演愈激,簡直到了欲罷不能的地步。長此下去,《雙城記》很快便成絕響,因為香港已被擯出局。
李光耀說過,早年他幾乎每年到香港一次,研究與了解為甚麼港人比星人更有幹勁。如果他現在再踏上這片土地,感覺肯定不一樣。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