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來大陸讓利,台灣收益確實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但大陸不可能永遠在讓利的基礎上進行兩岸交流,自十八大之後,提出了政治對話的契機,習吳會吳伯雄此行任重道遠,背負了為馬英九辯解的重大責任,可謂是寒冬飲冰水,雪地渡斷橋。
習近平呼籲國共兩黨理應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共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吳伯雄拋出了「一中架構」的兩岸論述,由於事前在台灣未有朝野溝通,以致此議題拋出後輿論嘩然,民進黨責其為黑箱作業,實質賣國,讓吳伯雄腹背受敵,可稱是代人受箭。
「一中架構」說,應是從戰略的高度來處理兩岸問題,在北京催促政治談判的壓力下,基於經貿、國際空間等領域仍有求於北京,因之投北京所好附其所說。然台灣內部的強烈反彈可期,就可向北京表示,台灣內部的紛擾難以跨入政治議題,「一中架構」難以推動, 非我不為實不能也。
拋出「一中架構」亦是政治風向球,過去馬英九曾提兩岸和平協議、建立軍事互信等議題,因民間反對聲浪大而無疾而終。吳伯雄去年見胡錦濤也提出「一國兩區」,回台後也消逝在反彈聲中。今「一中架構」可視為故技重施,陸委會緩頰表示,政府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秉持擱置爭議,追求雙贏的原則,並呼籲大陸要正視台灣民意。
台灣內部的政經情勢混亂,馬英九民望低迷,不可能推動進取的兩岸政策,由「一中架構」的紛擾,可知台灣內部的困境,無非是要習近平更能體會和理解兩岸處理政治議題的不同環境和思維,有助於加深兩黨領導人的同理心。政治談判需有共識,只有等待水到渠成,不能操之過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