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有一種「騎呢」的行人輔助線,被轟是行人過路陷阱。原來,車輛駛至此類行人輔助線時,司機可遵照燈號指示行車,但行人竟沒有紅綠燈可依,要自行決定何時過馬路。全港現時約有一百一十條「騎呢」行人輔助線,部分更設於人車繁忙的路口,過去三年,便發生四十二宗交通意外,造成五十人受傷,最離譜的是運輸署早於十二年前,已表明在人車繁忙的路口,應避免設立此類輔助線,惟至今仍不肯改善,有立法會議員炮轟當局靠害,罔顧行人安全。
「騎呢」行人輔助線,正名為「沒有交通燈控制的行人輔助線」,設有提示司機的燈號,及兩排橫越馬路的「路釘」,但它何時設立及目的,連運輸署也被考起,只知道全港現存約有一百一十條。據悉,它在五十年代於人車不多的馬路設立,目的是令非繁忙路口保持行車暢通,即司機依照燈號指示,但行人在「路釘」範圍橫過馬路時,則沒有紅綠燈可依,沒有優先權,要自行留意車輛來勢,決定何時過馬路。
時移世易,以往很多「沒有交通燈控制的行人輔助線」的非繁忙路段,車輛及行人數目愈來愈多,現時已變繁忙路面,其中一條人車繁忙的「行人輔助線」,位於灣仔大有廣場對出,莊士敦道與菲林明道交界。
記者所見,不少行人不知道何時才可安全過馬路,「呢度無畀行人睇嘅紅綠燈,我企咗三十秒,啲車來來往往,都唔知幾時先過得!」另一名少女準備過馬路時,一輛貨車從右方駛近,由於當時綠燈亮着,貨車可以優先使用路面,司機不停按響號,少女才被驚醒,即時退回馬路邊。
原來,很多行人都不知道此類行人輔助線的作用。記者早前在多條「行人輔助線」做問卷調查,訪問四十名行人及十名司機,僅有四名行人及一名司機知道此類行人輔助線的作用,逾八成受訪者以為行人可優先使用該段路面,逾兩成更誤以為它是另類斑馬線。
對於「騎呢」輔助線,運輸署早在○一年印製的《運輸規劃及設計手冊》也指出,在雙線行車及車流量高的馬路面,應避免設立此類輔助線。此類行人輔助線曾發生多宗交通意外,運輸署資料顯示,一○年至一二年間共發生四十二宗交通意外,有四人重傷及四十六人輕傷。
運輸署發言人指出,就莊士敦道的行人輔助線,現時該處的汽車流量,在繁忙時段已達飽和,若加設行人過路燈,將會減少車流量,故暫時沒有計劃加設。至於在《運輸規劃及設計手冊》內,雖列明應避免設置此類行人輔助線,但當局會因應現場情況而設置,讓行人看清楚沒有車輛駛過時,可以橫過馬路。
香港道路安全研究委員會委員蒙海強認為,該類行人輔助線是依靠市民判斷車輛行車規律,即是將過路安全責任轉嫁給行人。立法會議員王國興炮轟運輸署未能與事並進,應該改善保障行人安全。
文/圖: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