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關注病人全靠交「心」

【本報訊】「做醫生要敏感啲,做多一小步,病人就好感激你!」聯合醫院骨科醫生婁培友眼見長者關節退化,舉步維艱,促成設立關節置換中心,縮短手術輪候時間,盡早醫好長者,讓他們享受晚年生活。仁醫身份多變,最愛化身嚴師,常「抽書」考年輕醫生,「講古仔」教醫生。行醫三十四年,剛榮休的婁醫生不忘寄語後輩:「醫生要專注無私,唔怕蝕底,拎個心出嚟做事。」

促成設關節置換中心

過去廿四年在聯合醫院任職矯形及創傷外科部門主管及顧問醫生的婁培友,眼見觀塘區不少求診長者普遍有髖關節退化,遂與同事推出計劃,縮短髖關節手術輪候時間,促成醫管局成立兩間關節置換中心,手術平均輪候時間由三年減至一年內。他獲醫院管理局今年度傑出員工獎,退而不休,現為兼職顧問醫生。

婁培友行醫逾卅載,難忘故事多籮籮。十多年前,一名患假性軟骨發育不全的十歲女孩,身高不夠三呎,希望增高。但婁醫生卻認為增高手術含美容成分而拒絕,更刁難她着她列出十個原因說服他。「佢話希望自己撳到升降機、想好似其他同學咁抹黑板等十幾個理由,嗰刻我覺得呢啲係人嘅權利。」婁醫生終同意做手術,女孩忍痛拉骨「長高」廿一厘米,之後健康成長,今年七月更當博士生。婁醫生說,女孩教曉他病人與醫生互動溝通的重要。

明白與病人溝通重要

另一個是阿伯飲水的故事。「七十幾歲阿伯做完脊椎手術,眼定定望住枱面杯水,好口渴但連杯都拎唔到。」婁醫生巡房時見此情景,幫阿伯找飲管,阿伯十幾秒飲盡整杯水,樣子滿足。阿伯記在心中,覆診時向某醫生大讚「你哋醫生幾好!」婁醫生恍然大悟,「病人需要你時,做件小事已幫到好多,做醫生一定要敏感啲。」誨人不倦的婁醫生不時用這些經驗考驗年輕醫生,「畀我抽書問到腳軟,但係學到嘢。」

婁培友近年更踏足內地,曾於北京培訓當地骨科醫生,又遠赴四川統籌興建地震災後「川港康復中心」,協助提高內地醫療水平,公餘又隨志願團體赴雲南山區義診,沒一刻停下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