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退休保障計劃討論了許多年,遲遲未見進展,最大爭議在於「錢從何來」的問題。受命研究全民退保的港大教授周永新給出初步答案,如果退保金額定在每月四千元,料每年開支為四百八十億元。只要四百八十億元即可解除全民後顧之憂,港府還有藉口繼續推卸責任嗎?
作為世界上最富裕社會之一的香港,至今沒有設立全民退休保障,這不僅是遺憾,更是恥辱。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港英政府曾研究設立中央公積金的可行性,並進行公眾諮詢,可惜社會意見紛紜不了了之。港英撤退前又提出「老年退休金計劃」,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每月可領二千三百元,又因引起「福利主義」將導致香港「車毀人亡」的憂慮被否決,取而代之的是強積金計劃。強積金計劃落實至今十多年,過高的行政收費,過低的回報率,早已備受詬病,即使港府修修補補,包括推動強積金自由行及放寬提款門檻,仍然治標不治本,改變不了強積金無法安老卻為他人作嫁衣裳的結構性弊端。
安老計劃兜兜轉轉,一波三折,說到底還是錢的來源問題。有人擔心,全民退保涉及龐大財政開支,會成為下一代人的經濟負擔;港府也一味靠嚇,指長遠要加稅才能支持全民退保,更暗示香港可能重蹈歐洲福利社會難以為繼的覆轍。然而,根據周永新教授的初步研究結果,認為全民退保金額不宜定得太高,但起碼要有四千元,每年涉及開支不足五百億元。這並非一個嚇人的數字,鑑於港府庫房幾乎年年盈餘,不必動用龐大的財政儲備以及更為龐大的外匯基金,已足以應付有關開支。
其實,四百八十億元這個數字還是有「水分」的,一旦落實全民退保,現行綜援制度、生果金以及長者津貼也就走入歷史,港府實際增加的開支可能只是區區二百多億元,低於年年「派糖」所用的經費,絕對不能視之為難以承受的「財政負擔」,也不會構成下一代人的沉重壓力,香港更不會落入歐洲的窠臼。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港府與其年年一次性派糖,不如作出長遠的承擔,徹底解決安老問題。
不可否認,全民退保茲事體大,涉及僱主、員工、納稅人、政府等持份者的利益,具體如何操作,如何同強積金制度接軌,尚需從長計議,沒有人指望一蹴而就。誠如周教授指出,全民退保也許在本屆政府任內都難以推行,但扶貧委員會明年會提出數個較具體的方案諮詢公眾,相信有助凝聚社會共識。萬事開頭難,只要港府跨出第一步,提出路線圖,再大的問題,總會有解決的方法。
「中國夢」現在是內地最熱門的話題,香港人也有一個夢,就是盡早實現兩千年前孟子提出的「老有所養」主張,而在人口老化的大趨勢之下,解決退保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