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失青年多怨言 乜都賴父母

【本報訊】「飯餸唔啱食就會出暗瘡、成績差係因為唔肯畀錢補習英文、父母黑面仲會影響情緒以致識唔到朋友?」這些生活上的怨言,隨時變成父母與子女發生衝突的原因。有調查分析三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求助個案,發現近四成個案有家庭衝突問題,半成更屬肢體衝突。有社工指近年接觸的輔導個案中,有父母即使遇上子女不合理投訴亦啞忍以避免爭執,但這做法無助改善親子關係,呼籲家長發覺子女情緒持續出現問題時,及早尋求協助。

本港接連發生青年弒親倫常命案,令人擔心青年精神健康狀況及家庭問題。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香港明愛及香港心理衞生會收集轄下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近兩年合共七百五十二位、年齡介乎十五至廿九歲的青年服務使用者資料,發現尋求協助的個案中,近八成出現情緒困擾,其中三成五受訪者已確診為思覺失調;一成六患有抑鬱。

調查亦發現,五成半受訪者正處於待業或失學「等位」青年,當中三成三「雙失」逾半年,出現行為偏差、退縮及喪失個人目標。青年終日待家亦容易衍生家庭衝突,四成青年有家庭衝突問題,兩成八屬言語之爭,近半成更屬暴力行為,逾半數家庭待問題出現半年才求助令問題惡化。

明愛全樂軒康復服務助理社會工作主任阮振峰表示,求助個案中八成青年與父母同住,欠缺兄弟姊妹支援,衝突就會「困獸鬥」。曾經有「雙失」青年,「經常同父母發生口角,埋怨父母煮餸唔好令他生暗瘡、仲話父母成日黑面令他情緒唔好,識唔到朋友。」但不少家長為避免與子女衝突而接受無理投訴,但該做法未能改善親子關係。

《蘋果》出位報道 律師促嚴懲

另外,律師錢志庸昨撰文,不點名批評《蘋果日報》,對於被落案起訴謀殺父母的周凱亮作出專訪刊登,其報道對周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認為法律必定要嚴懲這種過分行為,絕不能單以採訪自由影響法庭案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