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父、殺母、殺夫、自殺,近日香江殺氣騰騰,血肉橫飛,令人震驚,更令人反思,為甚麼在號稱文明之都的香港,竟然如此殘暴野蠻?為甚麼在強調孝道的華人社會,竟然有如此大逆不道的事件發生?整個社會陷入病態固然難辭其咎,而教育失敗尤其是德育真空,也是重要原因。
教書育人,教育既是傳輸知識,更要傳輸道德倫理,教育學生學會尊重、感恩、敬畏大自然與生命,也就是如何做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道」比「業」更重要,可惜,本港教育雖然強調德智體群美全面發展,德育排首位,實際上卻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商業社會以賺錢為主,社會風氣浮躁,急功近利,學校對學生成績的重視,顯然超過了對學生道德的培養。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道德培養被有意無意地忽略,對青少年的心智成長必然有深遠的負面影響。
教育局官員否認香港德育是「真空」狀態,指中小學有通識科及性格培育活動,這根本是自欺欺人。如果德育不是真空,當局早前何必多此一舉推動道德與國民教育科?退一步說,就算現行教學中有性格培育的內容,那也是極其零碎的,不成系統的,無助青少年培養健全的人格。事實上,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不論意識形態、政治制度如何,都強調德育,唯獨香港例外,德育與國民教育科被泛政治化,牆倒眾人推。而最諷刺的是,涉嫌弒父殺母的其中一個兇手,曾積極參與「反國教」運動。
除了教育失敗,政治人物的不良示範也對年輕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政客為爭取選票,擴大對年輕人的號召力,不厭其煩地鼓動他們上街,反對這個,反對那個;還有法律學者鼓動年輕人以身犯險,包圍這裏,包圍那裏,他們自己卻躲在幕後。由反政府、反社會、反權威,進而反父母、反人倫,其實是一脈相承。內地文化大革命期間,紅衞兵、紅小兵也被鼓動出來遊行示威,貼大字報,甚至「大義滅親」,不少人以揭發父母是「黑五類」、斷絕家庭關係為榮,乃至對父母拳打腳踢。今日部分香港年輕人缺少自省之心,將個人生活的不如意全部歸咎別人,甚至歸咎父母,發展到殺人分屍,喪盡天良,比內地文革時期更加不堪。
有甚麼樣的教育,就有甚麼樣的學生;有甚麼樣的社會,就有甚麼樣的人民,當教育亂七八糟,當社會是非顛倒,當高官只顧個人享樂不理民生疾苦,在這樣的大醬缸中,年輕人不學壞是很難的。
中國人社會向來重視人倫關係,歷史上弒父殺母的案件極為罕見,偶有發生,不僅涉案者會被嚴懲,連「教化有失」的地方官僚也會被撤職查辦,哪裏像今日香港,有關官員非但不受罰,反而一味推卸責任、大說風涼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