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要不要愛國愛港?要答這個問題,說難不難,說易不易。說不難,因為答案是預設了的,當然需要啦,難道特首可以不愛國、不愛港?說不易,因為要界定何謂愛國愛港,比界定何謂中產更困難,尤其那條本已模糊的界線早已被北京自己弄得更混雜不堪了。試想想,連英國爵士曾蔭權也能當特首,還有誰不能當特首呢?連港英餘孽也能做封疆之臣,愛國愛港還如何畫界呢?
所以,二○一七年的特首要不要愛國愛港,這根本是偽命題,是永遠找不到答案,永遠達不到共識的。建制派與泛民今日各自表述,拳來腳往,其實都是項莊舞劍,志在沛公,劍指提名委員會篩選機制而已。
《基本法》列明,「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致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這個「民主程序提名」較諸「愛國愛港」更加概念模糊,更加難以界定了。從建制派的角度,高唱愛國論,有利提名委員會提高「民主程序提名」門檻,候選人為了「被確保」愛國愛港,取得足夠提名仍未夠,還要經提名委員會來預選一次,通過的人才有資格成為候選人,透過全港市民一人一票模式競逐特首寶座。
當然了,對泛民來說,這樣的「民主程序」等如「炆煮程序」,罩在提名委員會高壓煲之內,受盡愛國論炙烤,只有坐以待斃,死路一條,所以現在就要先發制人,把特首愛國論鬥倒於萌芽階段。泛民心知在這場篩選機制爭戰中形勢捱打,妥協了便注定謀奪特首落空,不妥協一七年普選就告吹,無論哪個結局,他們都是輸家,所以,才搞出了一個「佔領中環」,如果北京不讓步,便一拍兩散,屆時已是生死決戰,也懶得愛國不愛國,愛港不愛港了。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