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中環」未佔領中環先佔領新聞版面,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及警務處處長曾偉雄分別開腔評論事件。港府老二以柔制剛,坦言不希望佔領行動發生,呼籲社會給政府時間與空間醞釀政改方案;警隊一哥以硬碰硬,強調法治乃香港核心價值,堵路行為就是破壞社會秩序。佔領行動性質敏感,而且至少是數個月之事,港府若要避談,可以找到千百個藉口,現在敢攖其鋒,軟硬兼施,反映梁班子開始部署迎戰。
佔領中環成敗在於人數與規模,而人數多寡的關鍵在於號召力與感染力,所以佔領行動打的是人頭戰,亦是道德戰。整件事是否出師有名,是否義理正大,就是成敗根本,現在港府指明堵路等如破壞社會秩序,衝擊特區法治,大有欲把事件負面定性,將集會民眾驅散於未然的味道。法治是香港核心價值,守法是港人生活繩尺,如果佔領中環一開始就被定性違法,被定性作亂,日後要呼籲中間派市民上街,要號召婦孺街坊支持,自然就沒有這般容易,沒有這般輕鬆。
進攻就是最佳防守,過去數月港府一直避談政改,爭拗烽火雖然減了,但輿論陣地則被泛民完全佔領,令佔領中環火苗失控蔓延,愈燒愈旺,現在轉守為攻,對佔領行為賦予負面定性,至少起了制衡作用,算是在這場輿論戰中佔回一個小戰壕。
談起這套負面定性策略,其實在政改博弈中已非首見。一○年公文袋與社民連策動五區公投,欲挾數以百萬計選民「佔領」政改主場,當時中央政府就把行動定性為違憲違法,挫其鋒銳。這次港府出招是否來自朝廷授意,外界無法得知,但客觀效果與五區公投那次有異曲同工之妙,則是可以預期的。隨着佔領中環的部署日漸成形,法理論述不斷增多,港府和建制派的反佔領攻勢應會陸續有來。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