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幾乎每名市民都擁有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隨時可用耳塞在街上聽音樂、打機或觀看影片,但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調查發現,年輕人忽略這種娛樂模式可傷害聽覺,七成半受訪者在嘈雜環境中使用這些電子產品時更會調高音量。逾兩成半長時間使用者更感覺聽覺轉弱,但當中四成半不會因感到不適而縮短使用時間。聽覺學家警告,倘長期處於高音量環境,將加快聽覺衰退。
今日為「全國關懷聽覺日」,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昨公布該會於今年一月至二月進行的一項調查,期間訪問了一千一百卅四名、十一歲至卅歲年青人。三成人稱,每天平均使用智能電話或平板電腦聽音樂、打機或看影片二至四小時,百分之七每日更花上五小時以上;七成半人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在鬧市逛街時更會提高收聽音量;四成稱會將音量調校至六度或以上。
四百一十八人稱,長時間使用智能電話等聽音樂或看影片後,感到頭痛、不能集中精神及耳鳴,一百七十多人無關注聽覺有否變化。超過兩成半人長時間使用這些產品之後,感覺聽覺轉差或非常差,但當中不足一成人停止使用有關產品;四成半人無因此縮短使用時間。
調查中三成半人誤以為一百一十分貝(如地盤打樁聲)或以上的聲音才會影響聽力,僅三成多人知道九十分貝(如貨櫃車引擎聲)已對聽覺構成潛在風險。該會高級聽覺學家黃建威指出,音量調校於八十五分貝才屬安全水平,即相當於身處港鐵車廂,該水平下每日只可收聽八小時,每增加三分貝,最長收聽時間減半,即八十八分貝要減至每日四小時。
黃建威擔心年輕人長期使用電子產品的耳機聽音樂,可令聽覺提早衰退,「有耳鳴或承受唔住音量就係警號,應停止收聽,耳細胞有短暫少少創傷可復原,但長期係咁就冇得返轉頭。」他透露,曾有不足三十歲的個案因通宵聽歌,不知不覺睡着,翌日起床即出現耳鳴,聽覺模糊似「潛咗落水」,經休息後始恢復聽覺。他建議,應選用隔音較佳的入耳式耳塞或耳罩,以免在噪雜環境下,不經意過分增加音量,影響聽覺,而安全音量應為產品最高輸出音量的六成。
‧使用音量不應超過最高音量輸出的60%(約85dBA)
‧先行設定最高音量輸出限制,防止音量超出指定水平
‧可下載免費App量度聽筒或耳塞的音量是否過高
‧嘈雜環境下避免將音量過度調高
‧如旁人也聽到你的聽筒或耳塞傳出的聲音,顯示音量過高
‧盡量減少每日聆聽的時間
‧勿在睡前或睡眠時使用聽筒或耳塞聽視頻或音頻,讓耳朵休息
‧如出現耳鳴或感覺聽力短暫減弱,應立即停止聆聽視頻或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