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新來港學生講廣東話時口音「唔正」,有好重的鄉音,經常被取笑,影響學習之餘亦打擊自信心。有中學特設粵語正音課程,外聘言語治療師以一對一為有嚴重鄉音的學生授課,糾正學生的發音及咬字問題。另有小學悉心照料跨境學童,老師、教學助理每日返學、放學輪流親力親為到深圳關口接送學生過關。兩間學校悉心為學生提供適切關顧均獲得嘉許。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昨主辦第八屆「關愛校園獎勵計劃」頒獎禮,嘉許二百七十五間學校過去一年為學生、家長及教職員提供關顧的成果。本港愈來愈多跨境學童及新來港學生,大會今年新增「最關顧新來港學童適應」主題大獎,中學組獲得此殊榮是棉紡會中學,校長劉潔嬋表示,全校有七百多名學生有四分一是新來港,有不同程度的鄉下口音,故除一般以小組教授新來港學童的粵語正音外,校方近年更外聘言語治療師,治療口音比較嚴重的學生,助他們融入社會及學習。
棉紡會中學中五生蕭倩指,不少同學有好重北方口音,她一○年從河源市來港,過去與人溝通主要講客家話,試過參與校內或校外活動時,因講廣東話「唔正」而遭台下觀眾取笑,「試過將『高』字,讀成『膠』。」不過,自從修讀學校的粵語正音課程後,她的廣東話大有進步,個人自信心亦明顯增強。
至於小學組獲得此大獎是來自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全校一百四十名學生有七、八成是跨境學童。校長朱國強表示,校方去年申請基金,在入學前數月於深圳租用地方,為準備入學的學生補習英文,亦容許新生首學期用簡體字學習,老師則以普通話授中文,讓學生容易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