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巨債何來問自己

意大利曾是二戰後經濟復甦典範,工業興旺,農產出色;但今非昔比,該國已淪為歐元區最大潛在危機。十七個以歐元為貨幣的國家,意大利經濟規模僅次於德、法。可是,該國債務規模在歐元區卻名列前茅,達總產值百分之一百二十。

多年來,意大利政局被既得利益集團壟斷。工會勢力龐大,在職工人不論表現,幾乎確保終身就業、工資有增無減。工業蓬勃時,可靠增加出口,確保工人待遇優厚,但當經濟逆轉、需求下降,以及面對其他國家競爭時又如何?

不顧外在因素改變,該國工人一度如常開工、工資如常增加,生產帳面成本隨之不斷上升。政府無力駕馭工會,只好以貶值當時貨幣里拉應對,藉此保持產品出口競爭力,連消帶打把工資實質增值打回原形;無法削減受薪工人數目,亦透過貨幣貶值拖低他們工資價值,控制工資支出實質升幅。此舉或可保住在職工人飯碗、勉強應付工會要求卻非振興工業、創造新職位之道,故意大利失業率長期高企,青年失業尤為嚴重。

成為歐元區一員,意大利再不能靠貨幣貶值解決問題,生產成本由從前里拉帳面值增加,變成以歐元為本位的實質增加,借債度日成支撐局面唯一方法。右翼貝盧斯干尼三度執政,不但未能突破工會壟斷,卻大灑金錢提供種種優惠,討好國民。然而,經濟不振如故,政府入不敷支更嚴重,要承擔醫療、教育、失業及退休保障,除擴大借債,別無他途。

意國當今惡劣局面,乃各方既得利益者死守利益不放,政客突破無力靠捨難取易延後問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