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時有人主張取消港幣的聯繫匯率制度,主因是此制與美元掛鈎。故此,香港失卻匯率和利率政策的自主權。在美元過度升貶中頗為被動,亦會帶來不必要的市場壓力。可是,取消聯繫匯率可解決這些問題,卻同時產生另外可能更嚴重的問題,結果會是得不償失。
聯繫匯率的產生是因為香港金融力弱,沒法獨力與國際投機資本周旋。採取貨幣局制是以高利率來創傷投機資本,本身也自然受到創傷,有一點與敵俱亡的色彩。
香港採聯繫匯率是在投機資本衝擊之時,但也正是香港人心惶惶的時候。第一次亞洲金融危機港幣受衝擊,是最嚴峻的考驗。單靠貨幣局制度亦遏止不了,還要靠動用儲備,直接在股市干預才取得慘勝。這一次既暴露出聯繫匯率的弱點,也顯示出在足夠的政府干預的時候,這個制度也足以保護香港的匯率和金融體制。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際金融體制動盪不安,各國的量化寬鬆政策加劇了國際游資的力量,但亞洲在金融海嘯中不受直接衝擊,主因是清邁協議帶來亞洲各國互保支援的安排;香港也與內地有貨幣互換協議。以中日強大的外匯儲備的規模,只要聯手一致,應足以抗拒來自美國的國際投機資本。
香港若取消聯繫匯率,姑無論採取怎樣的一籃子貨幣的浮動匯率,抗拒投機的成本大增,匯率、利率的波動頻繁,不利本地經濟的穩定。要每次都需中央政府插手干預,肯定會破壞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損失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