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模大商場林立,人人周末消遣就只有「行商場」。一群熱心青年不願隨波逐流,被消費和物質主義吞噬,他門走到草地席地而坐,帶備一些在旅行時收集回來、具有紀念價值的物品,扮演「講古佬」與途人交換故事,分享旅遊點滴,並透過互動交流宣揚「開心唔使錢」精神。
「故事地攤」發起人了了甫到沙田中央公園草地,便把他早前長達五個半月、到內地和台灣背包旅遊時收集回來的「珍品」,放在地攤上,迎接他的故事聽眾,「咁樣嘅分享有互動性,唔似得講座咁單向。」廿七歲的了了已舉辦三次「故事地攤」,在網上招請「攤主」,向「三唔識七」的人分享故事,計劃每月舉辦一次類似活動。
他的「旅遊寶貝」包括內地景德鎮的陶瓷杯和台灣的鉛字印章等。他拾起一支平平無奇的樹木,向記者分享他在台灣馬祖群島的遭遇,「嗰次錯過咗離開島嗰班船,惟有喺間破廟度過夜,第二日朝早見到呢支『漂流木』,就執咗佢返嚟,紀念嗰次苦中帶樂嘅經歷!」他又說,最難忘的旅遊是往西藏,到海拔二千米高的戶外浸溫泉和親眼目睹整個天葬過程,「嘩!啄屍體肉嘅鷹真係有我咁高!」
同場的「故事地攤」達十個,各攤主訴說旅遊南歐、波蘭和肯尼亞等地的故事,吸引不少途人圍着攤主,人人聽得津津樂道,不時有說有笑,享受一個不花分毫的下午。
了了原本從事設計工作,但坦言加班多、假期少,現在當社區活動助理,反而可作長時間背包旅遊。他鼓勵大家獨個兒去旅行,以獲取另類體驗。被問及為何選草地替「故事地攤」落地生根,了了稱:「港人忽略咗草地,好多(草地)仲被人攔住、寫住『請勿踐踏』,但我覺得同佢共存先係愛護環境。其實喺草地上可以發生好多有趣嘅事,仲要係一蚊都唔使!」他笑言港人應多多向外傭學習,善用戶外公共空間。
圖:吳啟偉/文:陳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