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現倒梁與挺梁之爭,這未必是香港之福。倒梁與挺梁都傾向於人治,或許說梁振英是一個政治象徵,代表着反政府與支持政府,對某些人來說,更代表反共與親共。但為甚麼不公開地說反政府、反共,或親政府、親共,而要着重梁振英一人呢?而即使反政府、反共或親政府、親共本身便非理性。政府政策有好有壞,共產黨作為有好有壞,為甚麼要把政治議題簡單化、絕對化呢?
回歸十五年香港基本上浪費了全部的建設時間,再加上回歸前的地產泡沫,香港在發展方面浪費的時間當在二十年;與日本的長期衰落相同,卻與韓國、台灣,更重要的是內地,北京、上海、廣州、珠三角等的突飛猛進,相形見絀。
香港不可能再在政治上折騰下去了。倒梁者自有其政治背景,政府怎樣改善,相信他們還是倒梁,他們是以倒梁作為反共反中的第一場戰役。但是,從反國教的高潮之後,群眾是有智慧,眼睛是雪亮的,故此倒梁之勢難以成型。以挺梁來對付倒梁,實際上是讓倒梁者有了直接對手,激起其已衰的志氣;再加上挺梁者沉不住氣,引起衝突,更易被偏幫倒梁的媒體大做文章,再度催谷支持倒梁的民意和聲勢。挺梁的群眾運動應屬下策。
對付倒梁者,一方面是中央政府支持梁振英,倒梁者便失去其背後利益集團的支持;另方面政府勤奮認真施政,與民為善。倒梁者能反對到哪個時候呢?以平常心對付他們的躁動,方是必勝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