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樣樣加 何止牛肉創天價

內地入口活牛批發價一加再加,過去一年累積加幅高達四成,零售價攀升至每斤一百二十元左右,引發市民怨聲載道。有人批評入口商五豐行壟斷市場,有違成立的目的;港府則揚言調查牛肉市場供應情況,並研究開放市場增加競爭。事實上,當局調查牛肉供應情況固是應有之義,但能不能解決問題,卻大有疑問。

針對外界批評五豐行依靠壟斷地位牟取暴利,五豐行矢口否認,指食品行業靠的是薄利多銷,經營活牛入口的利潤僅百分之六,加價是要抵銷收購成本上漲。實情如何呢?不妨比較一下深圳的情況,根據公開資料,深圳活牛零售價約每市斤四十元人民幣,即約五十元港幣。換算成本港的度量衡單位,每斤零售價大約八十港元,加上本港租金及人工成本均較深圳高,可見深圳牛肉的零售價格其實與香港差不了多少。

深圳市民同樣抱怨牛肉不斷漲價,但與香港不同的是,深圳活牛銷量較大,而且來源渠道較多,壟斷市場的可能性較低。實際上,內地牛肉價不斷攀升,反映活牛養殖成本上升。一來,內地飼料及人工成本不斷上漲,養殖戶減少;二來,隨着內地居民收入增加,對食品的要求提高,而禽肉、豬肉不斷被揭發安全問題,導致對牛肉、羊肉的需求激增,價格自然易升難跌。

除非國家政策扶持,內地大幅提高活牛養殖量,否則牛肉價格在可見的未來恐怕高處未算高。港府揚言調查牛肉市場供應的問題,但要找到入口商「壟斷市場並牟取暴利」的證據,談何容易。退一步說,就算當局決定進一步開放活牛市場,引入競爭,最多也是一種姿態,實際作用不大。說穿了,商家無利不起早,由於香港市場太小,銷量有限,活牛入口生意形同雞肋,即使開放市場,恐怕也不會有多少人感興趣。

其實,對一般市民而言,牛肉太貴可以不食,改食其他肉類。問題在於,現在不單是牛肉貴,而是衣食住行樣樣都貴,儘管內地通脹最近已經明顯放緩,但食品價格上升勢頭仍然沒有停止,香港大部分食品由內地入口,自然是水漲船高。再說,聯繫匯率一日不脫鈎,港元對人民幣不斷貶值,香港輸入性通脹只會愈演愈烈。對基層市民而言,由於食品開支佔收入的比重最大,食品價格上漲,愈來愈成為生活中不可承受之重。

內地入口食品不斷加價,既是市場使然,也是中港關係嬗變的折射。當年內地人寧可自己餓肚子,也要確保對香港提供廉價而充足的食品,然而時移勢易,內地走上市場經濟之路,中港關係講究的是「互利共贏」,若繼續指望內地不計成本向香港提供食品,不僅不切實際,而且只會招來「香港人被慣壞了」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