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油廠監測嚴謹 訂危機應變

【本報訊】混合油事件引起市民對食油的恐慌,對大油商亦帶來衝擊。業內人士指出,專業食油製造商在生產食油過程中,從原材料進口、精煉成油至成品推出市面,均有一套完善監測制度,確保食油品質符合食用安全;同時制訂危機處理措施,及時向消費者發放準確資料及訊息,避免引起混亂。

每個步驟抽樣化驗

英國皇家化學院院士、身兼南順香港集團研究及發展科技總監的趙國邦接受本報訪問時指,食油的品質好壞取決於原材料。他指出,大油廠採購的毛油,應按照聯合國農糧組織及世界衞生組織的標準,其中菜籽油來自歐洲、大豆油及粟米油來自美國;毛油落船付運前須經公正行抽檢合格,到岸時會再化驗,期間若發生變化,情況嚴重者會整批退貨。

趙國邦強調,食油從精煉至包裝的過程中,涉及六至七個步驟,每個步驟均會抽樣化驗,確保食油波動控制在可容許的數據範圍內,出廠前再由當地衞生質監部門檢測,證明產品符合安全食用。食油在庫儲期間亦要定期抽檢,由食品安全經理負責監測食油的色、香、味,留意當中有否變異或污染,產生危害健康物質等,通過所有檢測安全才推出市面。

他說,大油廠會為每件產品建立一套追蹤制度,若不幸產品發生問題,可根據標籤上資料紀錄,很快找出產品的批次及數量,若產品須要回收,就應動員跨部門處理,清點產品銷售覆蓋範圍,盡快派員進行回收,廠方應統一口徑向外界發放資料,給消費者準確的訊息,避免引起不必要恐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