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私人執業骨科專科醫生白展成指,骨枯成因多與服過量類固醇有關,其次是酗酒及創傷,少數屬原因不明。臨床所見,病者多在卅歲發病,部分十六、七歲已發病。骨枯是指骨骼供血受阻,令骨骼缺乏養分而壞死,骨頭失去支撐便會下陷及變形,甚至出現「骨磨骨」,令患者感劇痛,影響活動能力。
現年四十七歲的陳先生,十多年前確診骨枯,髖骨開始磨蝕,但擔心做了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後,人工關節壽命有限,日後仍要再做手術,故寧願吃止痛藥也不做手術。結果,他的左腳大腿持續痛到無法走路,走五分鐘便要休息,更出現長短腳問題。終於○八年,他的左腳接受BHR手術,兩年後右腳也做手術,術後四日出院,半年後更可做運動。
卅七歲健身教練Gavin,自十七歲起,左邊盆骨持續疼痛,左腿移動幅度愈來愈小,最後確診退化性髖關節炎。他因工作需要並無接受手術,但長期服止痛藥也無效。他去年接受BHR手術,住院數天便出院,一年後可恢復正常運動,輕易做出跳躍、蹲下等動作。
另外,從事資訊科技界、六十歲的Charles於九五年起髖關節疼痛影響活動能力外,更痛到失眠,求醫始發現類風濕髖關節炎,○一年於英國進行左腳BHR手術,住院六日已出院;右腳亦於○九年接受手術,兩日後已無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