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長者生活津貼,行政與立法鬥得不亦樂乎。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昨日通過泛民議員提出的動議,要求今日的財委會會議中止待續,企圖阻止撥款申請通過;而政府則匆忙變招,要求財委會下周二或之前加開特別會議,討論及表決撥款,這場大鬥法不僅關乎行政與立法的勝負,而且關乎數十萬長者的福祉。
對於長者生活津貼的入息及資產申報制度,政府多次強調沒有修改空間,亦不會撤回,把皮球踢給立法會,撥款申請能否獲得通過,四十萬合資格長者能否如期領取每月二千二百元的生活津貼,一切視乎財委會的表決。由於支持及反對兩個陣營勢均力敵,票數接近,撥款申請能否順利過關,仍是未知之數,這不能不令人擔心四十萬老人家成為行政立法角力的最終受害者。事實上,與其他民生議題一樣,這場爭拗已經變質變味,儼然成為另一場阻撓政府施政的風波,既可悲,又無奈。
根據政府的原方案,長者生活津貼首年所需的額外開支為六十二億元,三十年後增至一百六十二億元;如果取消入息及資產申報,三十年後的額外開支最高會增至三百五十一億元。姑勿論當中有沒有水分,隨着人口老化加劇,社會福利負擔將會愈來愈沉重,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將有限的資源用來幫助最有需要的長者,正如好鋼用在刀刃上一樣,這是無可厚非的。儘管部分政黨及工會堅持要求撤銷申報制度,但社會上亦有不少理性的聲音支持申報,可見政府企硬並非沒有道理。
然而不得不指出的是,扶貧也好,敬老也罷,長者生活津貼只能作為權宜之計,並非解決安老和退休問題的治本之策。本港貧窮長者不斷增加,就是因為缺乏全民退休保障,這個問題不解決,單靠生活津貼是無濟於事的。政府總是強調社會對全民退休保障未有共識,並且以西方國家的失敗例子來證明不可行,其實,各處鄉村各處例,從來沒有人要求照搬西方國家的經驗,香港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全民退保。
眾所周知,香港目前的安老及退休保障政策零碎不堪,包括生果金、強積金、綜援等等,只要將這些政策與即將推出的長者生活津貼重新整合,逐漸過渡為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實際增加的公共開支未必如當局所估計的那麼誇張。何況香港不僅沒有外債,而且坐擁龐大的財政及外匯儲備,推行全民退保的條件絕對不會比其他國家和地區差。當然,沒有人認為這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沒有人認為這是短期內可以落實的事,但不管怎樣,當局都不能一味扮鴕鳥,將問題一拖再拖,坐視愈來愈多長者老無所依、老無所養。
人口老化日益嚴重,安老問題迫在眉睫,與其糾纏於長者生活津貼是否應該引入申報制度,不如盡快研究全民退休保障制度,這才是長治久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