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學文憑試的中文科說話能力卷考起不少考生,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一項研究發現,老師為學生提供的口語溝通培訓非常不足,往往犯下「致命」錯誤。負責研究的學者指考生通病包括解錯題及欠缺常識,學者認為學校有需要加強口語溝通的培訓課程。
港大教育學院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二百萬元進行一項改善文憑試口語溝通的研究,於一○至一二年邀請廿二間中學共八百多名高中學生及一百名老師參與研究,安排他們接受口語溝通培訓,並將訓練內容製成教材,將向全港中學派發。
研究發現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口語溝通訓練非常不足,六成受訪學生指過去一年只參與少於五次課堂口語溝通練習。負責研究的港大教育學院副教授黎歐陽汝穎指解錯題是其中一項致命錯誤,主要歸咎於學生欠缺常識,她表示曾以「君子之交淡如水」作為訓練題目,但有一名學生在數分鐘發言期間,不斷引述流行曲《朋友》整首歌的歌詞來否定題目,內容偏離,而且令人啼笑皆非。
港大教育學院教學顧問盧萬方亦引用首屆文憑試的考生實例,題目要求考生討論「科技會否令人懶惰」,但有考生竟引用「電飯煲發明前係鑽木取火,汽車發明前就用馬車」等例子,反映學生欠缺常識。建議學生日常與家人及朋友進行有深度的討論,需要多閱報及評論,增進常識。
另一方面,一項全球調查統計五十四個非英語為母語國家及地區的英語水平,香港排名低至第廿五位,排名低於南韓及日本,分數僅五十三點六五分,與榜首的瑞典相差十五分,只屬中等水平,而英語水平亦下降,較兩年前進行的同類調查下跌○點八分。有學者批評本港家長願花高昂價錢為子女報讀英語課程或補習,但忽略日常生活學習英語的機會。
英語教育機構EF英孚教育於○九至一一年,在網上收集全球一百七十萬名參與英語評估人士的成績數據,涉及語法、詞彙、閱讀及聽力四方面,各地方至少有四百名參加者,再綜合成英語能力指標。
香港全球排名第廿五位,遠低於排第十二的新加坡,亦較排第廿一及廿二的南韓及日本為低,但高於排第卅及卅六的台灣及中國。○七至○九年的同類調查香港排名第十二位,但當年僅四十四個國家或地方參與。
港大教育學院教授張志儉指,隨着本港入讀大學比率增加,大學畢業生的英語水平難免有參差,建議家長增加子女日常學習英語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