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包括塱原濕地,觀鳥會指出,塱原發現到近三百種雀鳥,包括近期出沒的易危物種禾花雀。土木工程拓展署聯同規劃署進行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年底提交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當中包括如何減少對區內的生態影響。
當局指出,塱原核心地帶約三十七公頃的土地普遍具高生態價值,指定為自然生態公園,為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締造優質生活環境,並補償因新發展區而損失的十公頃濕地。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長春社副主席侯智恒說,塱原生態價值在於水耕農業,政府收地保育方向正確,但若自然生態公園開放程度如同天水圍濕地公園般,則會滋擾雀鳥。他認為自然生態公園管理模式應接近米埔自然保護區。他又提出保留馬屎埔農地,融入休憩用途,發展為社區農業,設有農墟。
觀鳥會高級項目主任楊莉琪表示,塱原應維持其活躍的農業活動。她指在塱原發現到二百八十七種雀鳥,最近出沒的有禾花雀,牠是過境遷徙鳥,小部分會留港過冬。因被人類大量捕捉及破壞其棲息地,禾花雀數量大減,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物種。
楊續稱,塱原亦是彩鷸重要棲息地,牠是香港的留鳥,但只在淡水濕地找到,在香港可以找到彩鷸的地方不多。沙錐和林鷸則是候鳥,牠們偏好淡水濕地,在塱原錄得的數量比米埔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