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孽港獨鬼唱歌 亂象災禍嘆奈何

「彼蒼者何辜,乃遭此厄禍?」中秋追月,適逢十‧一煙花匯演,香港樂極生悲,發生歷來最嚴重最慘烈的撞船意外,死傷枕藉,不忍卒睹。喜事變喪事,節日成忌日,圓月再明亮,煙花再燦爛,也掩不住港人的哀痛和悲傷。這是海難,也是港殤,更是整個中國危機四伏的不祥之兆!

為了表達對死難者的尊重和對家屬的慰問,特首梁振英宣布將本周四定為全港哀悼日,特區政府連續三日下半旗致哀。面對奇災巨禍,當局畏天恤民,固是應有之義,然而此時此刻最令港人感到迷惑和不安的是,為何煙花之夜會變成災難之夜?為何以安全城市自居的香港災禍連連?為何回歸十五年來永無寧日?

多事之秋 船毀人亡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今次雖是一場不可預測的意外,但聯想到最近香港出現的種種亂象和爭議,這場意外似乎帶來了某些警示。災難總是在混亂的時候發生,龍年的香港,既是多事之秋,更是多災多難,這與古代「天人合一」的說法恰恰不謀而合,不禁令人不寒而慄。

事實上,這個龍年到處都不安寧,水龍興風布雨,翻江倒海,攪得周天寒徹,香港固然亂象叢生,整個神州何嘗不是如此。早前北京一場暴雨死傷枕藉,如今香港一場海難傷亡慘重,加上東海戰雲密布,南海烽煙滾滾,黃海暗潮洶湧,一切都與水有關,一切都是龍作怪。最不堪的是,一向被視為福地的香港,竟成為兩岸四地中形勢最混亂、最嚴峻、最險惡、最多災多難的地方。當年內地官員警告香港隨時車毀人亡,如今一語成讖,煙花綻放的月圓之夜竟然船毀人亡,情何以堪!

「運移漢祚終難復」,香港回歸十五年,亂足十五年,繁華之地弄得滿目瘡痍,安居樂業變成遙不可及。人們本來寄望梁振英新政府上台後能夠撥亂反正,將香港導入正軌,令香港重新出發,奈何事與願違,新政府上台三個月以來,亂象非但沒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在泛政治化和情緒化之下,整個社會紛紛擾擾,吵吵鬧鬧,沒完沒了,永無寧日,國民教育風波、放寬個人遊爭議、水貨活動引發激烈抗爭、發展新界東北導致社會撕裂……一亂未平一亂又起。過去有人抬棺材遊行,已被視為行動偏激,如今抬棺材變成小兒科,有人不僅頻頻揮舞「龍獅旗」為港英招魂,而且公然叫喊「香港獨立」。從反對「洗腦」到「光復」上水站,從「反對赤化」到「去中國化」,港獨訴求和理念已然成形,這一切顯然是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有步驟的。最諷刺的是,就在中共慶祝建政六十三周年的日子,白天有人高舉龍獅旗包圍香港中聯辦,晚上南丫島發生撞船災難,這可以說是巧合,也可以說是上天示警。

當年鄧小平強調香港不能成為反共基地,如今香港豈只成為反共基地,簡直是境內外反華勢力的大本營。在回歸十五年後的今天,外部勢力對香港的介入愈來愈肆無忌憚,中央政府對香港亂象愈來愈束手無策,連推行國民教育也寸步難行,連二十三條立法也不敢再提起,這不是咄咄怪事嗎?香港真的回歸了嗎?

所託非人 敵友不分

香港人心漸行漸遠,主權回歸治權不歸,既是歷屆港府施政無能的結果,也是中央對港政策失敗的縮影。鄧小平說「港人治港」應該以愛國者為主體,國家領導人訪港時也一再強調要壯大愛國愛港力量,可惜事實恰恰相反,回歸十五年後的今天,呼風喚雨的還是港英餘孽,頤指氣使的還是洋奴漢奸,高高在上的還是洋大人,愛國愛港者心灰意冷,不是淪為維園阿伯,就是消失得無影無蹤。愛國陣營垂垂老矣,所餘無幾,而反中亂港勢力則不斷壯大,而且日趨年輕化,長此以往,香港將會何去何從,已不言而喻。

甚麼種子開甚麼花,甚麼土壤結甚麼果。目前的香港,正如陳水扁當政時的台灣,「去中國化」愈演愈烈,港獨思潮以前遮遮掩掩,鬼鬼祟祟,現在則是打正旗號,肆無忌憚。台灣實現第二次政黨輪替之後,政治味道逐漸淡化,社會爭拗漸趨平靜,連民進黨大老謝長廷也應邀訪問北京,反觀香港,對政治爭拗依然樂此不疲,甚至由恐共拒共演變成逢中必反。

當然,反中亂港勢力不斷壯大,絕對不是偶然的,而是與外部勢力的扶持緊密相關。美國為了遏制中國,高調「重返亞洲」,不僅將香港視為反華反共大本營,而且通過給予台灣居民免簽證待遇,企圖把台灣打造成繼關島之後另一個西進的橋頭堡,進一步收緊對中國的圍堵,北京有沒有意識到危機將至呢?

對於北京而言,統一台灣固然遙遙無期,對於香港問題同樣束手無策。幾年前,國家領導人就指出香港存在深層次矛盾,惟時至今天,深層次矛盾不是紓緩了,而是惡化了,問題到底出在哪裏?答案顯而易見,一是所託非人,二是敵友不分。所託非人的結果是添煩添亂,敵友不分的結果是眾叛親離,這兩個根本的問題不能解決,香港就不可能實現真正回歸。

唐人有《悲長安》詩曰:「何事天時禍未回,生靈愁悴苦寒灰。豈知萬頃繁華地,強半今為瓦礫堆。」古代的長安如是,現代的香港亦如是,萬頃繁華地漸漸淪為瓦礫堆,令人扼腕長嘆。怕只怕,今年水龍年亂象紛呈,災禍連連,明年水蛇年恐怕更難捉摸,更加兇險。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香港危矣,神州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