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野自民黨黨魁改選,安倍晉三勝出,一般輿論都認為他是「右」的,因此,推論若然他當選日本首相,中日關係更難改善。三禪日前則說,未必。表面上的依據是他當選後即對新華社記者說,「六年前我當選首相,首個出訪國選擇了中國,因為我認為中日關係極為重要,日中關係無法割斷」。實際上,更重要的是當時他改變小泉堅持參拜靖國神社的政策,實現訪華的「破冰之旅」。當時安倍承諾不參拜靖國神社,也事實於在任期間做到了。
為甚麼安倍這樣做?是他改變了自己的右傾的歷史觀嗎?絕對不是,而是他較有政治家的味道。所謂政治家,就是現實處理日本的利益。他知道,當時日本的利益在中國,而不是在靖國神社。事實上,往後的日子證明,日本靠中國市場,緩和經濟的下滑。
現在,安倍同樣是現實利益大於意識形態,而且懂得政治技巧。執政民主黨的野田首相,將該黨的知華派全部趕走。相反,鷹派的安倍則起用鴿派人馬。安倍晉三用高村正彥任副總裁。高村現任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
目前,安倍晉三的首要任務是盡早從民主黨手上奪回政權。為此,他第一步是迫使野田政府早日解散眾院,舉行大選。
據悉,自民黨預計於十月召開的臨時國會上要求解散眾院。其次,他新組建的領導班子旨在宣傳如何重新制訂日本外交、安全及經濟政策,為奪回政權做輿論準備。
安倍晉三更表示,起用高村,意在「向中國發出訊息」,對借助高村的經驗和人脈改善日中關係表示期待,使北京不反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