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演愈烈的水貨活動引發民怨,儼然成為中港矛盾的新火頭。梁振英政府反應迅速,雙管齊下,一方面責成相關部門加強執法,一方面向內地當局尋求協助。在港深兩地聯手打擊之下,水貨活動也許暫時會有所收斂,但要做到港深邊境「長治久安」,必須對症下藥。
政府昨日召開跨部門會議,商討加強打擊北區水貨活動。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會後宣布採取六項措施,包括警方打擊水貨客阻街行為、入境處加強核實入境人士身份、海關增加人手搜集情報等;與此同時,深圳當局亦會加強對付水貨客,與港府加強溝通。
水貨活動由來已久,由於水貨客絕大多數是港人,水貨活動被形容為基層市民自食其力的方式,有政客曾為他們撐腰,港府樂得袖手旁觀,以致尾大不掉。近年開放個人遊後,部分內地人加入水貨客大軍,既搶了本地水貨客的生意,亦加劇社會問題,包括霸佔街道及交通工具、增加出入境負荷、亂拋垃圾、抬高物價等等,北區居民首當其衝,而水貨客集散地的上水站更淪為重災區。近日有網民發起「光復上水站」行動,吸引全城關注,可見問題已惡化到當局不能不正視的地步。
特首梁振英認同,水貨活動已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及社會秩序,故向中央政府反映情況的同時,亦責成數個相關部門加強執法。事實上,水貨客頻繁出入邊境,海關應該掌握相關資料,對於內地水貨客,可以涉嫌從事非法黑工為由,拒絕其入境,內地公安部門亦可以取消簽證以示懲罰。還有人指出,目前內地個人遊的「一簽多行」,本意是方便出入境,但有關機制顯然被水貨客濫用,建議內地當局收緊個人遊政策,將「一簽多行」限制為「每日一行」,對正常的個人遊沒有影響,卻可以有效打擊水貨活動。
中港兩地聯手打擊之下,內地水貨客也許有所收斂,但對香港本地水貨客卻發揮不了作用,畢竟水貨活動也是一種貿易行為,只要不違法,當局根本無法取締,最多只能從阻街、衞生條例、消防條例等方面入手,加以整治。眾所周知,香港乃自由港,貨暢其流,滋生水貨活動不足為奇,除非內地當局嚴格限制出入境旅客的攜貨量,令水貨無利可圖,否則很難杜絕水貨客。
水貨大行其道的另一個原因是,內地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內地人對國產貨沒有信心,大舉到境外掃貨,其中以奶粉、藥品最為搶手。有需求就有市場,在內地當局消除食品安全問題、恢復消費者信心之前,水貨活動必然還會長期存在。
歸根究柢,水貨問題源於經濟利益及消費信心,也是中港兩地經濟融合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現象,只能在法律框架內處理。過於激烈的抗議行為,只會引發衝突,激化矛盾,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也不符合香港整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