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純屬巧合,還是另有內情,回歸十五年,三任保安局局長不約而同由曾經執掌入境處的官員出任,由葉劉淑儀、李少光到黎棟國,一脈相承,代代相傳。五年之後,這盞香燈終於要斷滅了。
新政府公布三名副局長名單,其中警務處副處長李家超提早退休,轉任保安局副局。李家超放棄原職投身熱廚房,意味着他與港府高層已有默契,若未來五年新職無風無浪,將很可能沿黎棟國由副變正嘅升官之路,順勢步上保安局局長之位。而港府這一安排,不僅強化了以保安局副局來栽培下任保安局局長的無形機制,還凸顯了一個副局制度、兩套人事系統的官場現象。
是哪兩套系統呢?一套獲刻意安插,被賦予局長「備胎」功能;一套打拚現在,有否出頭之日就得看自己造化。前者又可分出兩類人物。第一種是來自朝廷嫡系,身負港人治港最終必須由愛國者治港的試驗田角色,代表人物包括早已「坐正」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的蘇錦樑,以及正在「叫胡」升任文化局局長的民政事務局副局許曉暉。第二種是港府為高層人事更替所作的交棒部署,前朝代表有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譚志源接替上司林瑞麟,以及黎棟國接替退休的李少光,而今屆政府的最新例子相信就是李家超了。
不過,相對前人副局,李家超的前路未必這樣易行了。事關新政府遭到反對勢力瘋狂施襲,施政舉步維艱,動輒得咎,而新朝高官更成了反對陣營的眼中釘。有麥齊光與陳茂波的借鑑,李家超能懂得避險,無驚無險過五年嗎?
自前朝曾蔭權政府開始,副局已承載着培育政治人才的功能。只是意願還意願,現實歸現實,副局政助制度推出四年以來,成效不彰,劣評如潮,本來用意培育人才,結果是大量製造劣才,令機制失色褪色。新一班副局又是甚麼樣的貨色,相信大家很快知道答案。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