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農曆的壬辰年,再過兩年,就是甲午年,甲午中日戰爭,是中國人忘不了的國恥。甲午中日戰爭,是日本開展侵華行動的開始,而且是有計劃、精心部署的侵略挑釁。
李鴻章當年主持軍政外交,一手創辦北洋艦隊,中國海軍有多少斤両、中國軍隊有多大的戰鬥力,李鴻章心知肚明,但李鴻章就是李鴻章,他無力扭轉乾坤大局,只能勉強維持局面,況且官癮大、有私心,連權臣的水平也沒有,所以只能一味議和。
議和就是為了維持局面,但面對日本無情的挑釁,李鴻章就算傾全力議和,也抵不住翁同龢等清流的義憤。不想打也得打,不敢打也得打,因為除了打之外,別無選擇。至於逼中國打,其實也在日本的部署之內,逼中國打,就可以徹底摧毀大清王朝,吞掉中國,再吞掉大東亞,這就是日本帝國的鴻圖大計。
一百一十八年後的今年,差兩年就是兩個甲子之後的甲午年,日本還沒有實現吞掉中國、吞掉東亞的鴻圖野心。如果日本沒有野心,就根本不應有逼中國打的舉措,這不只是打不打得贏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價值打、有沒有需要打的問題。在沒有價值和需要時,為了一個小島群、為了國內的一時政治利益,去搞一場兩敗俱傷的新甲午戰爭,日本政府是不是由極小而失極大?有沒有考慮日本自身的利益?
無論如何,日本朝野都必須面對一個強大而現代化的中國,和平共存是最符合日本利益的,不想打而不斷為逼中國打而造勢,最後恐怕收不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