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勝負分一時 是非定長遠

古今中外之政治鬥爭,大體上分兩個層次,一是「即時」的權力鬥爭,看看誰能把誰鬥倒,此所謂成王敗寇,即時的獲勝者掌控局勢,威風不可一世。一是鬥爭之中深含是非之分、民心走向,取勝的一方並非代表正確,更非獲得民心,失敗的一方並非「壞人」,更非無人同情,說不定他們是正確的代表,是深得民心的一方,今後形勢一變,他們就會翻身,讓「歷史重寫」。

中共從毛澤東時代到文革結束,最多這種一時勝負和歷史勝負來回折騰的事情。改革開放後,在鄧老爺子治下,也有這類事情。有的已經翻個兒,有的還沒有翻個兒,但大家都知道今後必然翻個兒。鄧老爺子的歷史地位、功過是非,中共會重新評價,就像文革結束後中共重新評價毛皇帝一樣。

有一些人和事,官方雖然還沒有一個「新的說法」,但因為是非清楚,公道自在人心就已經發揮了相當大的政治作用。例如,胡耀邦總書記被迫下台的是非冤情,當時就很清楚,元老習仲勛敢於以一人之力面對鄧老爺子等成班元老拍案而起,力保耀邦,雖然當時不起作用,無法挽狂瀾於既倒,習老自己還搭了進去,胡倒台後,習老也黯然離開政壇,倍受冷落。

但公道自在人心。黨內高層和知道此事的黨員幹部、知識分子都很佩服習老。習老的這份功德在江老爺子欽點習近平為第五代接班人和「團派」的鬥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黨內多數元老和老同志都支持習近平接班,不能不說箇中有對習老心懷的敬意。

反觀薄一波之子薄熙來出事後,黨內外無人因為薄老如何如何而同情一下薄熙來。那是因為薄一波曾經是「倒胡打習」的急先鋒,當年他雖然贏了,但為人所鄙視和不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