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和醫院發現,原來引致本港約三十名外籍男童上月由新加坡返港後集體爆發紅眼症的「疑兇」,是新加坡常見的寄生蟲「微孢子蟲」,相信是香港首次,亦是歷來最大宗的寄生蟲上眼引致角膜結膜炎的外地傳入爆發個案。
養和醫院診治了其中廿三名「中招」學童,該院眼科專科醫生郭坤豪昨指,該種寄生蟲入眼有機會永久影響視力,情況最嚴重者,更需進行角膜移植。市民若發現眼紅或眼痛等紅眼症徵狀,需盡快求醫。他提醒家庭醫生,微孢子蟲的抵抗能力高,絕不能用類固醇治療,否則弄巧反拙。
養和醫院本月向衞生防護中心呈報懷疑角膜結膜炎爆發個案,最先有十八名九至十六歲的男童上月參加新加坡舉行的欖球比賽後返港求醫。截至昨日,該院再收到一名九歲男童確診患此症,該院至今累積達廿三宗確診個案。防護中心昨表示,至今維持共有三十一宗個案。養和醫院昨再接獲多一名男童家長求診,暫未確定是否寄生蟲上眼。
郭坤豪指,紅眼症最常在結膜位置(即眼白)病發。但他利用顯影劑為該批男童檢查眼睛時,竟發現角膜及結膜都布滿白點,最多更有五十點,估計是受感染的位置。院方曾聯絡新加坡的醫療機構了解病因,發現當地每逢夏季經常下雨、天氣潮濕時便會出現相關個案,但當地沒追查成因。
養和醫院副院長兼微生物學專科醫生翁維雄指,男童參加欖球比賽時適逢下大雨,在草地比賽期間弄至滿身泥濘,藏在泥土的「最大疑兇」便是微孢子蟲。他說,微孢子蟲常出現在豬、馬等動物糞便中,最愛在高溫、濕度高的地方生長,極有可能在比賽期間,含微孢子蟲的泥土濺入患者眼內,患者未及時清洗,至潛伏一段時間才出現眼痛、流眼水徵狀:「其中兩隊學生因為及時沖身,所以病發人數明顯少啲。」他說,本港過往只有微孢子蟲入腸致腹瀉,未聞本港有微孢子蟲入眼個案。
翁維雄說,寄生蟲上眼引致的角膜結膜炎傳染性不高,料不會變成「風土病」。但郭坤豪擔心,若醫生誤以為患者感染過濾性病毒或細菌致紅眼症,處方類固醇治療,隨時令眼部免疫能力減低,讓寄生蟲侵蝕眼部更深層組織,更難醫治。他強調,每種寄生蟲的蟲壁結構不同,醫生需用特別的抗生素眼藥水才能「滅蟲」,每半小時滴一次。市民應避免與他人共用個人物品如毛巾,以免受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