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中國電影和美國電影

中國是世界電影生產大國,與美國、印度鼎足而三。但是,中國電影的票房總值和國際影響,卻和生產量不成比例。

例如,去年中國電影在國內的票房紀錄突破一百三十億元大關,比前年增長百分之三十。不過,美國只是一家迪士尼公司,其電影年營業額已遠超此數。另一方面,美國的電影生產量只佔世界產量的百分之六,但電影票房,以放映時間計,卻佔全世界觀影總時間的百分之八十。

媚俗媚外 取悅西方

美國的電影,即荷里活電影,霸佔全球近一個世紀,已經形成了一個世界性的商業運作系統。美國的電影模式和文化載體,已經深深影響了全世界電影觀眾的口味。正像軟性飲料的可口可樂、牙膏的高露潔,都取得世界霸主的地位,牢不可破。

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和文化傳播力相對地頗為弱小。有個別電影和電影演員能登上國際影壇,有的是由於中國的武術在西方崇尚警匪片和暴力電影中,受到青睞,於是造就了李小龍、李連杰、成龍等成為國際明星。他們的若干影片能在美國以及國際間流行,都是一些偶然現象,並不能說中國電影的文化內涵和拍攝技術已經能擠進國際電影之林。

最近還有一個傾向,為了取悅於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於東方色彩的好奇心,於是拍攝了一些我們認為是媚俗、媚外的影片。這可以鼎鼎大名的導演張藝謀為代表,他早年的《滿城盡帶黃金甲》,最近的《金陵十三釵》,都有這個傾向。雖然褒貶不一,但這類影片,我想並不能表現出一個「中國正在上升的形象」。像在全世界建立孔子學院,事實上只是一個學習漢語的據點,並不能真正闡揚中華文化一樣。

中國在世界上的文化影響力,與國力的增長和經濟實力的上升極不相稱。中文是聯合國的六大合法語文之一,但據調查,聯合國中的中文運用只是百分之一多一點,難怪在我訪問聯合國時,還拿不到中文的說明書呢。

文化侵略 攻無不克

從深層次的原因來說,中國電影的風格和文化內涵,並不為外國觀眾所能理解。有的影片帶有較大的政治說教的色彩,既不為外國觀眾所接受,甚至有些反感。如果反映的是更深層的中國文化,在只知道中國功夫、孔夫子、蘇絲黃的外國觀眾來說,又會覺得高深莫測。

美國迪士尼影視製作公司執行副總裁里德曾說過:「電影交流的意義就在於互相講故事,傳播各自的世界觀,了解對方的內心,從而達到情感和文化的溝通。」他們從米奇老鼠開始,成功地把「美國夢」輸送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事實上,中國也曾經希望用國寶熊貓來創造溫馨的故事,可惜並未成功,也許這就是第一個創造者是天才、第二個跟隨的便不是的緣故吧。況且,我們在一開始就把電影作為宣傳群眾、教育群眾的工具,忽視了它的文化性和藝術性,因而阻礙了它的「遠行」。

軟實力有時比硬實力重要。美國通過電影近百年來宣傳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把美國文化傳向世界,這實在比它的軍事實力來得厲害。美國犀利的武器打不贏朝鮮戰爭、越南戰爭,近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也碰得焦頭爛額,但是美國電影卻所向披靡。此外,美國電影還衍生了其他產品和關連產業,成為最成功的一個生產體系,更完成了它的「文化侵略」的使命。美國軍隊屢受挫折,美國電影卻是攻無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