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新舊交接前路崎嶇

新舊政府交接有難度,毋庸爭議。今次是真正大換屆,幅度之大,較諸董建華第一屆政府取代舊殖民地政府有過之而無不及,曾蔭權也表示需要積累換屆的經驗,希望能形成模範為未來提供參考。

前三屆政府的管治哲學,奉「大市場、小政府」為圭臬,官場中人還加上一句「政府可以做的事不多」,與梁振英主催的「穩中求變、適度有為」形成強烈對比,下屆政府被視之為「有為政府」。

有為政府較積極主動介入社會與市場,推動變革與轉型,對不合理的事情不會坐視不理,問責官員要走入群眾之中,了解民意民情,然後通過政策促進轉變。

以廢物處理為例,下屆政府主張以源頭減廢為主導,以降低擴建堆填區與焚化爐的壓力,明顯與現屆政府的取態不同,環保團體較支持源頭減廢的政策,立法會的主流意見也傾向推動新政策。

所以,私院雙非零配額、立法會否決焚化爐計劃,近日被政圈視為新舊政府之間政策不銜接、高層溝通不足,甚至有權力鬥爭之嫌的種種說法,實在不無道理。公共政策由施政理念與具體措施結合而成,目標在於解決現實存在的社會問題,前述兩項政策反映出新舊政府對處理雙非嬰兒及廢物減排方面的明顯差異,就連公眾也能感受得到。

從管治哲學、政策制訂、行政架構改組到主事官員的挑選等,新舊政府均大不相同,要做到無縫交接,實在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