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塞車全國聞名。
市內交通幹線除了長安大街及近年建的平安大街外,從舊城牆的二環,開拓至三環、四環、五環,到今天的六環、七環,北京市區的同心圈環市網絡愈擴愈大,可是到每天繁忙時刻,全部都塞車,變成龐大的停車站。過年過節,當外地官員要到北京中央政府的部門送禮,塞車時間更可以從早上堵到半夜。
北京已經開通了不少地鐵線路。政府為保障民生,採取低價政策,但由於人流龐大,地鐵上班時間人頭湧湧、擁擠的程度驚人。以北京千多萬人口,似乎在交通方面無法解決堵塞,也因而沒法解決交通嚴重堵塞帶來的環保問題和相關的經濟損失。
北京市政府最新的規劃是投資近三十億元人民幣,建立市區內部的微循環道路,包括打通斷頭路、拓寬瓶頸路段和道路局部改造拓寬,提高路網的通達。換言之,北京市政府把次幹路、支路都動員運用起來。
可是,這樣做法卻是根本上錯誤。北京和國內外城市例子已證明,路愈多、車愈多,堵塞愈多。把所有路都作汽車通達,結果是汽車堵塞帶來的噪音、空氣污染,對行人的排斥,危害只會增加。根本之策應是限制汽車在市中心使用,擴大公共交通的運載量。倫敦、東京等大都會都是這樣做。與此同時,城市規劃要打破功能分區帶來過度跨區交通。市區內的社區盡可能做到就業與居住平衡,把汽車排除在社區之外,以保證社區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