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及家長經常長期講話,容易出現聲沙、甚至失聲等聲帶病變。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部教授姚文禮指,現時除了透過針灸醫治聲帶病變,最新研究發現在人體九個穴位作表面刺激,同樣有九成患者達治療功效。姚文禮指教師長期過度用聲,是聲帶病變的高危一族,患病率較一般人高出五倍,建議教師定時作喉嚨肌肉鬆弛練習及使用橫膈膜呼吸,如果持續兩周出現聲沙問題,需立即求醫。
身兼言語治療師的姚文禮過去五年,向二百名聲帶病變患者進行研究,早前曾公布針灸治療有效改善患者情況。他表示,當中有一百名患者是採用表面刺激,只是在皮膚表層施針,並非採用針灸,但發現同樣有九成患者達治療功效。姚文禮指現階段發現,在人體九個穴位,包括頸部喉嚨附近的人迎穴、手背的合谷穴、手腕的列缺穴、足踝內側的照海穴及下巴的廉泉穴共九個位置,在一個月進行八次表面刺激,均有效改善聲帶病變。
他指出,教師經常過度用聲,患病率高達百分之二十六至三十,較一般人高出五倍;女士的患病比例亦較男士高兩倍。他又指不少家長不時向子女採用「大聲夾惡」的說教方式,同樣是聲帶病變的高危一族。他昨日向逾百名教師及家長講解如何保護聲帶,建議老師及家長應減低說話的聲浪,亦需要不時喝水及避免喉嚨乾及進食過量刺激食物。
長遠而言,他建議教師應向言語治療師學習將喉嚨肌肉鬆弛、同時亦應使用橫膈膜呼吸及正確的口形說話,避免過度用力說話。他又提醒患者如持續兩周出現聲沙,應立即求醫,一旦聲帶變厚,日後即使求醫亦難以治愈。
任職中學教師六年的譚小姐指,為了保護聲線,教學時不會過分大聲,亦會不時飲水,但由於教學需要,難免出現喉嚨乾及痛的情況,「曾連續五堂無飲水,試過喉嚨好像出血」。育有一子的郭太指照顧兒子時曾有一個月持續出現聲沙,「要講好多嘢同講故事,有時佢重複企高時,亦會大聲叫佢落番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