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禍港七年,無論在政治、經濟抑或民生議題上,都為下屆政府製造無數爛攤子,埋下無數地雷,公務員政治中立遭蠶食以及高官問責名不副實,就是其中表表者。梁振英政府上台後能否實現強政勵治,能否與公務員團體合作順暢,端視其是否具有足夠的勇氣及能力撥亂反正。
梁振英當選第三天,即與多個公務員團體見面溝通,體現了他對公務員團隊的重視,雙方認同公務員要保持中立,並同意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然而,禮節性問候的背後,掩不住公務員團體對新政府新人事新作風的擔憂,有公務員代表直言擔心遭秋後算帳,要求梁振英作出澄清。從因果關係上講,只有做了對不起別人事的「因」,才會有擔心遭報復的「果」,公務員方面有此憂慮,決不是沒有原因。
爭議極大的西九事件,就是一個典型。首先,抹黑材料很可能是政府部門有意放出;其次,政府又以應個別傳媒查詢為由一再選擇性公布對梁振英不利的資料,更有高級公務員走上前台,拉一方打一方企圖明顯,被質疑有違中立原則。選舉投票前夕,網上流傳一封署名「一群高級公務員」的信,對未來的老闆指指點點,且不少指控都未有事實根據。該文甚至揚言,一旦梁振英當選,就會有不少高級公務員會「跳船」離開港府。雖然這封信是否公務員所寫存有疑問,但若說不少公務員對特首候選人有所傾向,則是不爭的事實。
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政府會換屆,但公務員基本上保持穩定,所以必須不黨不群,無偏無私,忠於上司,這也是香港核心價值之一。回歸後,這套價值漸漸遭到侵蝕,曾蔭權上台後更是分崩離析,難怪引起「公務員何曾中立」的批評。可見維繫公務員政治中立不僅是下屆政府的責任,亦是公務員本身的責任。
令人慨嘆的是,同一套公務員體系,港英時代被譽為「世界一流」,現在卻被譏為「二流」,這固然與民意要求提高有關,更因為政治問責制不倫不類,影響施政效率。問責制不是不好,可惜港府引入這套制度後,畫虎不成反類犬,不少問責高官無能失職,公務員被迫一次又一次為問責官員「補鑊」,心中自然有怨氣。匪夷所思的是,儘管不少問責高官或劣迹斑斑,或民望墊底,非但毋須問責,反而升官加爵,嚴重打擊公務員士氣。更不堪的是,曾蔭權不避嫌疑與富商勾勾搭搭,大搞利益輸送,致香港廉政形象一朝喪,但他堅拒自我了斷,厚顏要做到最後一分一秒,足證問責制掛羊頭賣狗肉,質變為保護無能、貪腐的擋箭牌。重新檢討高官問責制,清理庸官,不容再拖。
時代改變,市民訴求亦在改變,公務員體系「穩中求變」也是大勢所趨。但不論如何改變,廉潔及中立兩大原則必須維繫,新政府上台後,必須將被顛倒了的價值,再顛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