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食珊瑚魚中雪卡

市民進食珊瑚魚要小心。衞生防護中心昨公布今年首兩宗市民進食珊瑚魚後中雪卡毒個案,共涉及五名市民,其中兩人分別前往東區醫院及聯合醫院求醫,情況穩定。「毒魚」分別購自鴨脷洲街市及大埔墟街市的魚檔。海鮮業界估計,毒魚來源可能來自南沙群島。食物環境衞生署表示,前日及昨日接獲防護中心通知後,已到有關街市調查,抽取一個鮮魚樣本化驗,正追尋毒魚來源。

防護中心去年共錄得十八宗市民中雪卡毒個案,受影響市民共四十人。今年首宗個案涉及三女一男,年齡介乎二十至五十六歲,他們本月廿三日及廿四日晚,在家中自行烹煮購自鴨脷洲街市的紅鰽,進食後約二至十小時出現腹痛、四肢麻痹和腹瀉等中雪卡毒徵狀,其中一人曾到東區醫院求醫,並需留院。

第二宗個案為四十八歲女人,本周一午夜在家中進食購自大埔墟街市的東星斑,約三小時後出現包括腹瀉、面部及四肢麻痹、冷熱感覺顛倒及頭痛等徵狀,之後前往聯合醫院求診,毋須入院。

大紅鰽風險較高

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估計,近期九成魚獲來自南沙群島一帶,大條的紅鰽含雪卡毒風險較高,可能佔一成,早年已呼籲業界勿出售紅鰽。他指出,一般來說,東星斑不含雪卡毒,估計是燕尾星斑肇禍。南沙群島現時天氣佳,星斑捕獲量較多,不少漁民在該處作業,加上現時為星斑產季,大量魚獲運到本港出售,或有小量捕獲的星斑帶雪卡毒。

避免吃魚頭內臟

防護中心提醒市民,魚的體積愈大,含毒量愈高,但從外表不能分辨魚有否毒素。珊瑚魚容易帶有雪卡毒,尤其內臟的風險特別高,經烹煮亦不能分解毒素。中雪卡毒病徵包括口及四肢麻痹、嘔吐、肚瀉、冷熱感覺顛倒、關節及肌肉痛。大部分人士中毒後可以痊愈,但攝取過多毒素會影響循環及神經系統。防護中心建議市民減少進食珊瑚魚,及避免全魚宴;即使要進食珊瑚魚亦要避免吃魚頭、魚皮、內臟和魚卵。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