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貴賤付皇天。」今天是特首選舉日,也是決定香港何去何從的重要時刻。經過多月來的紛紛擾擾,目前形勢已基本明朗,勝負沒有多大懸念,本來不被看好的建制派候選人梁振英一躍成為大熱門,而曾經氣勢如虹的另一建制派候選人唐英年則淪為陪跑,至於反對派候選人何俊仁只是插科打諢而已,無關宏旨。
當然,唐營及其支持者依然不甘心失敗,還在盡最後努力,甚至與反對派合流,企圖一拍兩散,一時間,呼籲投白票製造流選的聲音甚囂塵上。不過,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主流民意彰彰明甚,這些小動作充其量只能製造一點浪花,增添一點笑料,已經無法扭轉大局了。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逐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朝劉禹錫這首自況詩,恰恰是今次特首選舉過程的寫照。經過這幾個月的風雨考驗,誰是沙,誰是金,已經一目了然。唐英年挾着背後龐大既得利益集團的祝福和支持,一開始意氣風發,揚言「一定要贏」,儼然以真命天子自居,但隨着感情缺失、私生子、僭建地宮等醜聞陸續曝光,其民望拾級而下,一沉不起。相反,自稱「戰戰兢兢」的梁振英民望則是開低走高,愈戰愈勇,儘管後來遭到唐英年拋出的兩顆「人肉炸彈」襲擊,民望有所下滑,但在三名候選人中仍然遙遙領先。「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梁振英顯然就是眾裏尋他千百度的真命天子。
眾所周知,今次是小圈子選舉的最後一次,也是中央政府可以全力操控的最後一次,中央一改過去早早「欽點」的方式,破天荒開放兩名建制派候選人競爭,本是為下屆特首普選作熱身,無可厚非。可惜,今次選舉不見君子之爭,只見泥漿摔角,兩名建制派候選人不是比政綱、比能力、比民望,而是比抹黑、比陰招、比醜聞;同室操戈、兄弟鬩牆的慘烈場面,甚於對付反對派,前所未見。
其實這也難怪,表面上唐英年及梁振英同屬建制派,實際上他們代表不同的社會階層及價值取向。唐英年出身富豪家庭,是既得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假如他上台,必然以維護小圈子利益為己任,只會加深市民對官商勾結的疑慮,令深層次矛盾進一步惡化,貧富懸殊進一步加劇,仇富仇官情緒進一步激化。反觀梁振英來自基層,以「穩中求變」作競選主軸,反映中產階級及基層市民的利益訴求,儘管其管治理念及能力仍有待時間檢驗,能否兌現競選承諾還是未知之數,但他的出現起碼打破了商人治港和餘孽治港的困局,為死氣沉沉的香港政壇帶來一股清新的空氣,為瀕臨絕望的香港市民帶來一點期許和憧憬。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今次選舉既是一塊試金石,也是一面照妖鏡,除了候選人相繼暴露真面目,所有牛鬼蛇神亦統統出洞,無所遁形。最令人意外的是,不少以「愛國商人」自居並為中央政府所倚重的商界人士,今次為了維護小圈子利益而不惜撕破臉皮,肆無忌憚地與被中央視為「反中亂港」勢力勾勾搭搭,遙相呼應,互為奧援。正如車公靈籤所言,「何為邪鬼何為神,神鬼如何兩不分」,建制派嚴重分裂,政治版圖重新劃分,誰是神誰是鬼,已經無法分得清。
不能不指出的是,今次選舉烏煙瘴氣,亂象叢生,中央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中央一開始擺出一副置身度外的姿態,令建制派缺乏方向,無所適從,在各有所屬的情況下,同室操戈,醜態百出。直至局面瀕臨失控,中央才不得不強力介入,喝止建制派互相抹黑,並以雷霆萬鈞之力阻止流選。其實大家都知道,小圈子選舉的主導權根本就在中央手裏,他們坐視建制派內鬥、亂象叢生而無動於衷,幾乎令香港陷於萬劫不復之地,可謂咄咄怪事。萬幸的是,中央在最後關頭總算順應民意,改弦更張,避免了車毀人亡的厄運。
鄧小平曾經指出,「港人治港要有一個界限和標準,就是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香港回歸十五年來亂象不斷,主要原因就是偏離了「愛國者治港」的原則。事實證明,不論是商人治港,還是餘孽治港,都是靠不住的,他們嫌貧愛富,只熱衷於照顧既得利益集團,以致政策大多向大財團傾斜,根本不理會基層市民的利益。中央政府指望他們「顧全大局」、「以香港整體利益為重」,無異於對牛彈琴。
我們一再強調,今次選舉結果茲事體大,不僅關乎未來五年的管治,也關乎五年後的特首普選甚至更長遠的未來。之前的兩位特首已經選錯人,如果今次又是用人不當,香港奇迹遲早淪為集體回憶,金融中心遲早變回小漁村。不破不立,不塞不流,香港已到了不能不改變的地步,只有打破悶局,才能換來新生,不管誰當選特首,都必須改變治港理念,尋求重新出發。
魯迅先生說:「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香港何去何從,路在哪裏,答案就在今天的特首選舉。順應民心,順應民意,讓香港翻開嶄新一頁,是選委的責任,也是未來特首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