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隧兩管冇通道「死路一條」

【本報訊】「老爺隧道」陷阱多,雖然獅隧設有水簾,但原來只防地面火,卻不防煙.也不防地底火。獅隧為本港歷史最悠久的行車隧道,發生火警的南行管道有四十五年歷史,由於隧道依山而建的先天缺陷,除路面危機四伏外,兩管道之間更無緊急逃生通道,一旦發生火警,被困人士須沿管道逃生,雖然隧道地面設有水簾防火,但今次事件情況特殊,火警發生於地下,即使有水簾亦無用武之地。

獅隧的南北行管道分別於一九六七年及一九七八年啟用,全長一點四二公里,為本港最早的行車隧道及首條連接九龍及新界的隧道,每日車流量高達九至十萬架次。惟依山而建的先天缺陷,令隧道內危機四伏,路面有不少暗斜位,凹凸不平,管道亦較窄及彎度大。

設有水簾 沒有啟動

此外,礙於地形問題,兩行車管道之間距離太遠,無法加建緊急逃生通道,連接兩管道,當局於九七年將隧道劃分為十一區,裝設十一排水簾系統,若一旦發生火警可阻止火勢蔓延,○一年更將管道內壁更換防火圍板,以及改善交通管制及監察系統。雖然水簾設立十多年,但從未用過,即使○五年六月廿九日,隧道發生撞車起火事故,亦沒有開啟。

昨日隧道首次發生地底三級火,管道內濃煙滿布,水簾仍舊沒有啟動,獅隧公司發言人表示,今次事件情況特殊,水簾作用不大。

香港管線專業學會理事黃敬則指,獅子山隧道興建時地下預留空間設置水管及電線,但有關空間狹小,並不如現代的管槽般寬闊,「我十幾年前落過去,要烏低身入,空間真係好細。」

他說,水管復修工程引致火警非常罕見,因為鋪在水管表面的瀝青在低溫下並不易燃,只是遇到高溫才會變成易燃物,而且管槽屬密閉空間,絕不能生火,在正常情況下不可能發生大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