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怎樣幫中產?

曾俊華的財政預算案表面上對中產階級提供優惠,實際上屬小恩小惠,並沒有從根本幫助中產階級。免稅額提高可助不少人脫離稅網,但是現時免稅額的水平只是回復到一九九八年水平,沒有較之前提高。

香港中產階級在回歸以來關鍵的問題,一是職位減少﹔二是工資下降,或所謂中產階級的「下流化」。

以香港家庭中位數的每月收入來看,一九九六年的水平為一萬七千五百元港幣,二○一○年升至一萬八千元,多了五百元或百分之二點八,卻是用上十四年時間。期間經歷下跌。十四年的通脹率帶來購買力的下降極為顯著。按這個指標看,香港整體人口的購買力實際是下降了。本地消費不減反增,靠的是內地旅客在港的瘋狂消費。然而旅遊和零售的服務同樣地屬於低薪職位的集中行業,並沒有創造多少中產、專業的職位。

曾俊華的增免稅額對那些收入下降的原中產階級來說,總有一點好處,可作用不大。政府若想真的幫助中產階級,應該從產業結構入手,推動多產生中產專業職位的行業發展,使更多香港人可從事中產專業的職位,享受中產專業的薪酬收入。與其今年提高免稅額帶來減收近九十億元,倒不如用這九十億元來推動新產業,創造新職位,形成這些產業與職位的可持續發展。

香港的中產在今年少交一點稅後,仍然面對着失業或減薪酬的威脅。至少金融界正在大裁員,香港有不少中產開始「下流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