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實就虛官僚化 粵港合作尚空談

粵港兩地唇齒相依,人民來往密切,雙方加強合作是應有之義。惟令人遺憾的是,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年年如儀,官方杯盞交錯,高談闊論,對港人最為關切的孕婦湧港產子等現實議題卻視而不見,見而不理,這種避實就虛的合作會議,不要也罷。

第十七次粵港合作聯席會議昨日在香港舉行,雙方簽訂了八十多項合作協議,比去年增加十多項,表面上成果「豐碩」,其實多是拼拼湊湊的官樣文章,如香港八達通在嶺南通行以及香港開放內地居民自駕遊等,均是老生常談,了無新意。另外,廣東省近年銳意「騰籠換鳥」,令產業水平落後的港資企業備受壓力,倒閉潮一發難收,港府決定設立十億元基金提供協助,這筆基金本來已經微不足道,還要分五年實施,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遑論「提升產業水平」及「拓展內銷市場」。

對香港而言,目前最引人關注、最迫在眉睫的議題,莫過於內地人來港炒樓、搶購奶粉、狂掃名牌以及內地孕婦湧港產子成風等問題,需要中港兩地尤其是粵港雙方攜手合作,共同解決。雖然說香港是高度開放的市場,商店打開門做生意,對外地旅客無任歡迎,而且內地個人遊對支持本港經濟發展功不可沒,但不能不提的是,香港只是彈丸之地,內地則有十三億人口,哪怕其中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來港消費,已相當於「千軍萬馬」,小小香港大有被「踏平」之勢。

在諸多雙邊問題之中,以內地孕婦湧港產子最為棘手,不僅搶佔本港有限的醫療資源,也會帶來教育、住房、就業、社會福利等連串問題,引起港人的擔憂。儘管港府實施醫院預約及人數封頂等限制措施,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內地孕婦仍然千方百計湧來香港,並透過臨盆在即搶閘衝關等方式,強行在本港產子,搞到急症室大混亂,令本來已經嚴重人手不足的醫療服務更加雪上加霜,醫療事故風險大增。

針對有關問題,廣東官員表示會嚴格依法處理。這不過是官話、套話,毫無實質內容,潛台詞無非是「愛莫能助」,甚至暗示這是香港司法判決搞出來的麻煩。不錯,十年前本港法院對莊豐源案件的判決,使得在香港出生而父母皆非港人的「雙非」兒童獲得居港權,這是內地孕婦湧港產子問題的根源,惟有修改《基本法》或提請人大釋法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但換另一個角度看,如果不是內地實施計生政策,如果不是內地存在這樣那樣的弊端,內地孕婦又何苦千難萬難湧到香港產子呢?可以說,香港淪為「生子港」,內地有關當局難辭其咎。

說一千句合作,不如辦一件實事。在香港與內地經濟融合的過程中已產生不少副作用,最近港大民調顯示港人的中國人身份認同比率創新低,以及尖沙咀名店「霸道」風波,都是中港矛盾的反射,足以引起當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