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居屋滿足港人需求

增加公屋供應,會令租住私人房屋的需求下降,亦只是少了批低收入人士,對私人房屋的租住市場影響不大。至於房屋買賣市場,有論者認為出售居屋的目的並非大幅拉低整體的樓價,而是為眾多有置業需求但收入不高的市民,提供價格合適的單位,而這些單位往往是私人發展商較少提供。之前曾講過,居屋猶如一個階級,為收入不足以購買私人房屋的市民,提供出租公屋以外的自置居所選擇,從而鼓勵他們更努力改善生活,以期有朝一日可以從居屋搬到私樓。

有經濟學者認為,本來私人房屋市場的價格受需求影響,如果買家難以負擔,樓價自然調低。但近年愈來愈多內地資金流入本港,而內地買家相當熱中本港私人房屋,他們通常能夠承擔較高的售價,甚至可以一次過購買多個單位。這樣,即使眾多本港市民認為私樓的定價過高,其價格仍有足夠的買家承托。

發展商見市場對高價房屋仍有大量需求,自然集中興建更多可賣得高價的房屋,於是私人房屋市場繼續有更多「豪宅」出現,而想置業的市民,即使認為私樓售價過高,亦惟有跟着買。有學者認為,現今的住屋供應相差太大,一是廉租屋,一是昂貴的私樓,令不合資格住廉租屋,又買不起樓的市民無所適從;但政府無可能供眾多市民租住公屋,而發展商又不甚願意提供適合他們的單位,因此居屋對市民來說是一條出路。至於私人市場,尚有入息較高的人士會購買,加上內地資金承托,私人房屋仍能維持一定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