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投票率不理想

特首選委會選舉的選情外熱內冷,投票率較上屆稍高,其實大致相若,結果令政圈中人大跌眼鏡。在「雙英之爭」的帶動下,加上泛民主派亦矢志入局,按道理,投票率應該較高,至少上升二至三個百分點才是。

外熱內冷,是媒體估計選情比較緊湊,各陣營及利益集團會全力以赴,通過各種拉票手段,爭取選民支持,可惜絕大多數公眾無投票權,甚至不了解所為何事,加上諸多因素影響,致令投票率欠理想。

從泛民的動員層次講,今次表現差強人意,以致幾個主要票倉的投票率,與上次比較,下降四個多百分點,成績肯定受到影響。泛民未能協商推出單一候選人角逐特首大位,結果令支持者失去焦點,而所喊的口號也過於平凡,缺乏感召力。

「為民主,為誠信,為廉潔,為公平」放諸任何場景都一定對,卻難與小圈子選舉拉上關係。上次梁家傑打着「有競爭的選舉」,簡單易明;今次唐梁競逐,大龍鳳戲碼迷惑眾生,令第四屆特首選舉看似充滿競爭。

區選受挫,令泛民一時間未能收拾心情上路,轉身時間不足,以致整個選舉部署有欠組織,而且力度不足,推薦一百五十人名單遲至選舉日才見報,令選民難以消化。反觀建制派早有部署,在泛民的主要票倉範圍,推出不少貌似民主派的參選名單,有些更打着憤怒激烈的旗幟,鎅票手段相當成功,令年輕選民難以辨識誰是真正的民主派候選人。

不能忽略的是,種票事件曠日持久,也嚇怕泛民的潛在選民放棄投票,像忘記註冊的社工、已退休的老師或大學行政人員,不少擔心秋後算帳,令界別投票率不升反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