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美援緬甸有策略

美國國務卿希拉妮歷史性訪問緬甸,分別跟總統登盛及民主運動領袖昂山淑姬會面。希拉妮在訪問期間承諾,只要緬甸政府肯進行政治民主改革,美國將支持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派評估小組到緬甸,以援助疲弱的經濟,以及支持聯合國在當地進行打擊毒品及衞生合作計劃。

希拉妮向緬甸政府承諾給予的恩惠,有幾點值得留意。首先,美國基本上並非直接給予緬甸援助,或與緬甸進行貿易,而是支持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向緬甸提供援助。這可說是一種緩步進展的做法,始終美國與緬甸幾十年來連招呼都不多打,難以在一次會談後就一下子建立兩國合作或貿易關係。

況且,緬甸民間經濟實在太差,難與美國建立對等貿易關係。緬甸以農業為主,百分之六十的國民從事農業,但國內仍有很多人不夠溫飽。據統計,去年緬甸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約一千多美元。緬甸政府甚至曾在二○○四年宣布暫停大米等部分基本生活農產品出口。這樣,緬甸尚無甚麼貨物可遠銷美國;美國要輸出商品到緬甸,當地人亦未必消費得起。

因此,現階段美國主要仍以推動國際組織援助緬甸,作為緬甸政府願意改善關係的回報。

此外,希拉妮能夠公告以國際組織的援助,作為換取緬甸政府向美國示好的手段,表明了美國在那些國際組織之中確有話事權。美國現在的資金不充裕,但它要在亞太區經營,原來不必大送財貨。它的軍事力量和外交手段始終是首選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