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一池三改 一舉多得

雲南少數民族缺乏衞生常識,部分人至今仍未有「廁所」及「豬欄」的概念,仍過着人畜無隔的生活。有居民指,自一池三改工程完成後,既改善居住環境,又減省不少人力,而用完沼渣(指釋放完沼氣的糞便)亦可作肥田料,可謂一舉多得。

家居整潔 慳柴慳電

根據雲南省政府外事辦公室於○七年的統計數字顯示,雲南德宏州人口約有一百一十七萬,近半數為少數民族,當中,以傣族及景頗族為主。傣族人由於認為人糞污穢,故不肯在家中設立廁所,寧可到山上解決。不過,當地政府及環保團體於九十年代開始,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村民亦逐步習慣家中有廁所及使用沼氣。

一名年近六十歲的傣族婦女方波岩相團指,當地沒有「廁所」及「豬欄」的概念,當地人多會在山後解決「大小」二事,豬隻則飼養在住宅內,任由牠們隨處便溺,令宅內便迹處處。「兩天不清潔,到處都是臭味。」她又指,自一個多月前完成「一池三改」的工程後,家中明顯較為整潔,廚房內的牆壁亦再沒有被柴火熏得漆黑一片,加上沼氣火力十分猛,煮飯時間較用電或燒柴快近一倍。

另一名當地人騰岩所亮指,過往每戶每月要用七至八排柴(約一點六米高乘一點六米闊的木材為之一排),當地售價約三百元人民幣,使用沼氣煮食後,每戶每月可減少四至五排柴,節省不少砍柴的人力。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