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沼氣發電照亮六千貧農

市民對於太陽能、風力及水力發電這類潔淨能源,大都耳熟能詳,但原來新一代「潮物」燃料,竟是與潔淨扯不上關係的「豬糞」。香港恒生銀行與環保團體近年在雲南偏遠山區大力推行沼氣能源計劃,協助農民建立儲存人和豬糞便的地下室,透過糞便產生的沼氣作為煮食爐、照明燈及飯煲的燃料,既可保育環境,又可讓農民節省砍柴的精力和時間,改善生計,至今已有超過六千名村民受惠。不過,有內地環保組織指,雖得到本港機構大力支持,但內地政府定下使用潔淨能源的指標過高,加上資助額不足,根本難以達成目標,要求當局增加撥款。

恒生銀行、長春社與雲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於○七年合作,在雲南偏遠地區包括瀘西、硯山及騰沖等地興建統稱「一池三改」的沼氣設施,即透過興建沼氣池,改變農村家庭的廚房、廁所及豬欄,令村民可以透過沼氣煮食及照明等(見沼氣能源運作圖),至今已完成一千六百五十個「一池三改」項目,令六千六百名村民受惠。十六名恒生義工隊成員於上月底,親身前往位於距離省會昆明約六百多公里的德宏州芒市傣族村落,進行驗收工程,並了解當地人使用沼氣的情況。

改善村民生活 盼增資助減負擔

基金會秘書長鄒恒芳表示,沼氣發電大大改善當地村民生活,例如省卻時間及體力到山上斬柴;興建「豬欄」令人畜分隔,改善家居衞生及沼氣煮食省卻煮食時間等。不過,她不滿指,國家「十二‧五」規劃內使用潔淨能源的目標定得過高,即未來五年雲南要增加一百萬沼氣戶,根本無法實行。她解釋指,現時國家給予每戶豬農一千五百元人民幣資助,但整個「一池三改」的興造費達四千多元,以當地人每年二千至三千元的收入,根本難以達標。她又指,現時雲南二百六十萬的沼氣戶,六成均是只有沼氣池,是名不副實,根本未有興建豬欄及廁所,要求當局將資助額倍增,以減輕村民負擔。

起指標性作用 吸引鄰村倣效

香港長春社副總監黃子勁表示,內地政府經常定下無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強調有關的計劃目的是起指標性作用,令當地村民明白沼氣發電的好處。他舉例指,每年均會到受資助的村落覆檢,逾八成用戶仍然使用沼氣,並吸引鄰近的村民倣效,證明計劃仍有一定影響力。他又指,針對資助額不足問題,有關計劃會提供兩年保養期,一方面減低保養成本,一方面培訓維修人才,達到其延續性。

特派記者廖國柱雲南報道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