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公論早已定 自吹有何用

還剩不多的歲月,曾蔭權開始為自己七年的特首生涯作自我總結,主要基調是塗脂抹粉,自吹自擂,他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如此,他的《香港家書》亦如此。曾蔭權之所以迫不及待地自我吹噓,還是因為心虛。他的民望太低,民怨太大,七年的施政混亂不堪,顢頇無能,備受批評,他對此也多次說過:「聽到了。」他很清楚,他給香港留下的是一個爛攤子,他將在輿論民情一片噓聲中任滿下台,他七年來的施政將以充滿失敗的記錄成為後人的反面教材,他自己也將充當反面教員。這一切,現在已成定論,不可挽回也。

正因為知道了這個定論,曾蔭權才要在尚有八個月任期才滿時就早早「動嘴」自我吹噓,自我標榜,此猶如夜行人走墳地吹口哨,自我壯膽罷了。不過,曾蔭權也明白自己實在表現差勁,民怨民憤很大,不能一味的自我吹噓,要講究一些技巧才行,要說說自己的「缺點」才行,這樣方能博得同情,讓百姓覺得他沒那麼可惡。

例如曾蔭權最近在《香港家書》中為自己評功擺好了一大輪後,忽然話鋒一轉,說自己是一個「不擅長表達感受」的人、「笑容有些尷尬、僵硬」、「有時又會面黑」,好像他是一個敦厚、木訥之人似的。然而,他七年來的表演,我們看到的曾蔭權是一個很擅長表達感受的人。

君記否,他剛剛知道當上特首後,就在停車場「踏着舞步、口哨吹國歌」嗎?君記否,他一臉志得意滿、豪氣萬千地聲稱自己是「政治家」嗎?君記否,他在立法會上一臉不屑地表示「視民望如浮雲」嗎?這些,不都是很好、很準確的表達了他當時的內心感受嗎?

至於他常有的笑容有些「僵硬」或「面黑」,不必說,那正是他幹了甚麼惹起民怨民憤、備受批評,又砌詞狡辯、死不認錯時的招牌貨,這些表情不是早已出賣了他的內心世界和感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