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炒作新聞 選戰策略

台灣藍綠激烈的選戰延伸到美國,各自候選人及代表赴美取經,目的在取得美國的信任,並且出口轉內銷拚選戰新聞。

藍綠華府的行程甫告結束,英國《金融時報》即引述所謂「資深美國高官」說,華府不能確定蔡英文是否願意且能夠維持兩岸近年的穩定關係,此消息在台引爆了藍綠之戰。蔡英文如何凝聚台灣共識並立法實在虛無縹緲間,的確引起質疑,「台灣共識」是否包裝着「台獨意識」乃藍營攻擊之處。

《金融時報》的報道應是選戰的策略之一,稍有常識者皆知美國官員有關內部政策口風甚緊,尤其受過專業訓練的「資深高官」,不可能隨意發表評論。此敏感議題不對美國媒體評論,卻向英國《金融時報》透露,有違常理,何況「維基解密」風波尚未落幕,官員個個明哲保身,豈會蹚此渾水。美國國務院終於澄清,堅持美方對台灣大選的「中立」立場,不介入台灣選舉。試想想,官員若與政府立場有不符之行為,豈不丟烏紗帽。媒體搶版面炒作新聞,亦為台灣的選戰之用。

蔡英文被視為溫和代表企圖走中間路線,是否可排除黨內激進分子壓力被迫支持台獨,影響兩岸關係,應是選戰的探討。而金溥聰重炮轟蔡英文是「陳水扁的翻版」,藍營的選戰策略在於喚醒選民的「陳水扁噩夢」,但話不離陳水扁,今並非與阿扁打選戰,聽來總覺突兀。

大陸與美國都不應介入台灣選戰。近有大陸學者在台發言表示蔡英文若當選,海基、海協兩會將中斷往來,他有何身份權力作此政策?國台辦都對此謹慎發言,大陸學者在台介入選戰,恐激發台灣選民的逆反心態而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