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養老變愚老 窮人悲歌唱不完

港府今年七月正式推出俗稱「逆按揭」的安老按揭計劃,惟反應冷淡,截至八月底,當局一共只接獲五十宗申請,顯示長者對此類計劃疑慮重重。而在為數不多的申請之中,並沒有包括未補地價的居屋。

居屋業主未申請逆按揭,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需要,而是居屋逆按揭存在不少實際困難,令他們望而卻步。按規定,居屋必須補完地價才能申請逆按揭,一般而言,補地價相當於樓價三成,數額不小,這對沒有入息的居屋長者而言,根本是難以承受之重。

迫於輿論壓力,當局最近靜悄悄放寬申請資格,容許居屋、夾屋、租置計劃等業主申請一筆過貸款用於補地價,不過,由於貸款額設有上限,未必能全數支付補地價,意味着業主仍要自行籌集部分資金去彌補不足。眾所周知,需要申請逆按揭的長者大都生活困窘,老無所依,從哪裏籌集大批資金?反過來說,如果長者有足夠資金支付補地價,又何必求助於逆按揭?正如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副主席王國興批評,當局思慮不周,有關計劃根本不切實際。

退一步說,即使當局進一步放寬申請資格,提高一次過貸款上限,足以全額支付補地價,但這筆貸款總是要還的,一旦樓價扣除補地價,剩下的錢隨時「只得雞碎咁多」,如何足夠養老呢?難怪有人指當局將居屋列入逆按揭計劃是「愚老」。

逆按揭計劃不受歡迎,尤其是居屋逆按揭被指不切實際,除了經濟原因,還有感情因素。本港樓價高企,很多人半輩子打拚,大部分積蓄都用於償還置業按揭貸款,好不容易還完貸款,已經接近退休年齡,這時又要申請逆按揭,將房子抵押典當出去養老,叫人情何以堪!更令人擔心的是,一旦樓市大跌,居所貶值,銀行隨時收樓,屆時連棺材本都沒有了,風燭殘年的長者靠甚麼生活呢?所以,別看當局將「以房養老」的好處吹得震天價響,實際上只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說到底,港府將長者視為負擔,對安老欠缺承擔,總是千方百計推卸責任,逆按揭計劃就是當局推卸責任的產物。如果港府在扶貧和安老方面有所承擔,根本沒有必要依靠逆按揭解決問題。

事實上,老無所依只是香港深層次矛盾之一,雖然香港整體經濟仍有增長,但窮人沒有減少,反而不斷增加,早前有調查顯示,平均每六個市民之中,就有一個是窮人。更有學者指出,約四成市民無法負擔健康開支,例如身體檢查及洗牙,而在百物騰貴之下,即使人工上升,也追不上通脹,這只會使貧富懸殊問題持續惡化。

香港是富裕地區,也是畸形社會,一方面,港府坐擁金山銀山;另一方面,貧無立錐之地、過着第三世界生活水平的市民不斷增加,長者貧窮問題尤為突出,問題根源就在一個「逆」字——港府施政無能,一切都是逆民意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