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特首選舉重心

甚麼時候特首選舉可與區議會選舉相類,以民生為主而不以政黨取捨。事實上,不但特首選舉,立法會選舉也多以政黨或建制派、泛民派這樣的大政治標籤來作投票依據和宣傳重點。就算今後普選特首,相信也不會是以政治標籤來作分別候選人,經濟民生變成可有可無或說了便算的政綱。

或許香港回歸十多年發展停滯不前,根源在於以泛政治化的對立掩蓋一切政策討論和決策。其中特區政府為推行政策,刻意營造親政府建制派的形象,來迫使建制派投票支持其法案,這更加深了社會已有的政治分歧、意識形態的差異。在這樣泛政治化的過程裏,政策的功能意識、好壞評估都得讓步,更帶來政府與政黨忽視經濟民生,把精力集中於建制與反建制的爭議以至意氣之爭,形成鴻溝,沒法有合作的機會。

香港的政治紛爭並非典型的資本主義勞資之爭,而是歷史遺留下來且幾經渲染做大的政黨之爭,或所謂民主與緩進民主之爭,後者無論怎樣解釋,歸根究柢,還是承接一九四九年前的國共之爭。

差別是共變成中央政府、香港建制派,國變成反對派,如當年國民黨恃外力(美國)來與共爭。國共之爭脫離本土問題,美國介入表面上以本地政治課題作爭執之點,所引證據解釋,是抽離於香港的美國政治主張,實質與香港社會面對的經濟與民生重大問題有所隔絕,妄以為政治民主可解決一切經濟民生問題。

假若我們對下屆特首選舉有寄望的話,就應從根本談經濟民生,不以政治掩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