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猩紅熱在新學年開始活躍,一名四歲男童疑感染猩紅熱入住威爾斯親王醫院,期間出現血壓低,一度入住深切治療部,現已轉送兒科病房留醫,情況穩定。衞生防護中心指,本港在開學後暫時只出現零星的猩紅熱個案,但不排除有個別嚴重個案感染。微生物學家稱,猩紅熱個案在開學後開始增加,幼童對致病的甲類鏈球菌沒有抗體,容易出現併發症。
男童上周三出現喉嚨痛、發燒、發冷及出疹病徵,他沒有感染水痘,出現病徵後曾向私家醫生求診,獲處方抗生素,但情況沒有好轉,翌日入院,臨床診斷為猩紅熱,醫院已抽取他的咽喉及血液樣本化驗。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兒童感染猩紅熱後服食抗生素,可減低出現併發症的機會,但兒童抵抗力弱及致病的細菌會釋出毒素,若毒素入血,患者就會出現血壓低,甚至休克,部分嚴重個案即使服用抗生素及接受深切治療也會死亡,故該菌對兒童有一定殺傷力。他認為,新學年開始,猩紅熱個案會較暑假期間增加,需要提高警覺。
本港截至上周五,錄得今年的猩紅熱個案高達一千一百一十三宗,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曾浩輝表示,今年開學後的猩紅熱個案每日有二至三宗,他不排除有個別嚴重個案需繼續留意。此外,本港今年的德國痳疹個案有五十多宗,並有上升趨勢,患者主要為成年男子,但不屬大型流行或爆發。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說本港近期出現零星猩紅熱個案,爆發機會也減低,但當天氣轉涼,流感的風險會上升,呼籲高危人士接種疫苗。
他又表示,醫院管理局已接受海外醫生來港執業的申請。他了解到前線醫生工作相當辛苦,故有個別部門需要醫生人手,同時亦有合資格的海外醫生,應讓他們來港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