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問題廣受關注,是今年施政報告的焦點所在,復建居屋繼續引起爭議,支持與反對的聲音時有所聞。有評論認為「八十後」買樓要求過高,即使復建居屋也不能滿足此輩的訴求,反而加快公屋流轉作用更大。
無論爭議有多大,主流民意要求復建居屋的訴求卻是穩定而清晰,對政府而言,這已是一個難以迴避的政治議題,適量復建居屋勢在必行,問題是政府有多大決心。
房屋政策離不開土地供應,兩者密不可分。直到六月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公開批評特區政府對房屋政策未能妥善處理之前,政府對於撥地興建居屋,一貫採取消極態度,甚至拒絕回應立法會議員可否考慮把勾地表用地轉為居屋用地的質詢。
有趣的是,今年初當樓市升溫之際,土地問題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政府把注意力集中於提供住宅熟地(已平整土地)予市場,通過供應足量土地,以期能遏止樓價升速過急。
據統計,自從居屋停建以來,由於六成五以上的住宅單位供應由發展商主導,包括勾地表、土地契約修訂、換地和私人重建項目等,政策均向發展商傾斜,反而公營項目的供應則極不穩定,以港鐵項目招標單位供應為例,年度落成量最高為八千九百個,最低竟然是零,南昌站上蓋招標,更有破紀錄的兩次流標。
上述情況反映政府沒有清晰的長遠房屋政策,只是見步行步。即使去年施政報告推出的「置安心計劃」,最快落成及推出供應也要到二○一四年,顯然是遠水難救近火。
近期曾蔭權的態度有變,政府土地房屋部門的取態亦相應有變,復建居屋的熟地供應據說不成問題,且看施政報告有何說法。